• 我的干儿子

    算来,豆豆已经死去半个月了,可是我的心却还是想着它,念着它。我想知道它在天堂过的好不好,我想知道,这个冬天来临时,它会不会觉得冷。

    几个月前,我辞去了工作,决定在家做一个家庭煮妇,呵呵。这本来一直是我梦想中的生活,可以一觉睡到自然醒,可以不必每天伏案工作到 脖子酸,可以不必再去担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千多年前,我的同乡崔颢发出了这样的追问。一千多年后,我站在西北黄土高原猎猎的风中,想到了这句诗。只不过这里没有烟波,没有江水,有的是起伏不断的荒凉和空旷。但共同的是一样的乡心,一样的情思。

    来到西北已近四年,对当地浓重难懂的方言已经习惯,高亢嘹亮的秦腔也能慢

  • 那是很多年以前了。

    那时的她还很小。瘦小,身材单薄,走路喜欢低着头,一说话就脸红。她的心是封闭的,安静的,她生活在只有她自己的世界里。她唯一的爱好是读诗,诗里的句子总带给她难以说清的忧伤和淡淡的落寞。也许这就是青春带来的迷茫吧!

  • 灵感

    与你的相遇总是那么可遇而不可求。有时,是在夜深人静,冷雨敲窗,风吹芭蕉的夜里;有时,是在笙歌已尽,曲终人散,慢慢踱步在小路上的时刻;或者是在我回忆往事的那一瞬间,流年似水,沧桑如梦,而你就站在时间的对岸,怜惜的看着我。

  • 这是三百多年前的一个名字。

    这个名字演绎了一段倾倒无数后人的传奇。

    拨开历史厚重的帷幕,穿过层层历史的烟尘,我看到了,那个充满传奇的惆怅男子,那个才华横溢,清高如山间明月的文人,纳兰容若。只这四个字便是一阙绝妙好词。唇齿之间流转

  • 从小就特别喜欢读书,但是却苦于无书。家里虽然有些书,却都是父亲的专业书,比较枯燥无趣,深奥难懂。记得最深的是一本唐诗,它曾陪伴我很长一段少年时光。

    那时,大概只有十二三岁吧,因为没有别的书可看,那本唐诗就被我翻来覆去的看,慢慢地竟然能领略到诗中描绘的意境。记得书

  • 岁月无声,那些点点滴滴的话语,汇成闪光的河流,流淌在生命的每一个日子里。

    ——题记

    (一)关于读书

    那一年,我还是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儿,在家门口一所小学读四年级。书包里经常装着连环画,故事书,是

  • 上一页 第一页 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