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上繁华梦》和上海方言

  • 上海闲话像黄金瓜

    黄金瓜是上海西南农村特优甜瓜,县志称明朝时就有种植。这种瓜身上有十条黄白相间的“筋”,其黄色,是金黄,其白色,是牙白,总之是黄白分明,耀人眼目。

    这块土地上产生的上海闲话就像

  • 上海的特色住宅是哪种?各位一定会说是石库门。不错,石库门是一种,但不是最古老的,它也仅分布在市内部分地区。上海还有一种更古老、更有特色的传统民居,就是绞(方言读音gāo)圈房子。

    两年多前,我参加方言学术研讨会时,意外得到120多年前有记载材料的《松江方言教程》

  • 我在前线尖刀连

    1962年初夏,海峡两岸突然紧张的战备形势,让17岁的我来到了当时的福建前线,成了陆军31军中的一员。这是支英雄部队,她从山东组建后,打济南、打上海,打到厦门后,面对台湾海峡,一直驻扎在那里。我被分配在274团七连三排九班。三排也是英雄排,解放山

  • 也 说 “绕世界”

  • 西瓜中的优良品种——三林浜瓜有望回归市民餐桌的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大家充满着期待。后因报纸把“浜瓜”写成“崩瓜”,又引起了市民的质疑。

    报道说,三林浜瓜在清同治《上海县志》中就有记载。其实清同治《上海县志》原文是:西瓜出“三林塘者为上……俗称

  • 上海的特色住宅是哪种?各位一定会说是石库门。不错,石库门是一种,但不是最古老的,它也仅分布在市内部分地区。上海还有一种更古老、更有特色的传统民居,比石库门出现要早得多,从形制到结构也更具特色,且分布范围比石库门广得多。这种砖木结构、特色多多的住宅建筑就是绞(方言读音gāo告)圈房子。

  • (食堂停办了)。到今天为止,褚家塘的这只食堂刚巧办了三年。(1961年6月1日)

    我开始记日记,迟于办食堂约10个月。老宅上何时办起食堂,我没有记到,但三年后停办却记到了。从这篇日记推测,老宅上办起食堂应是1958年5月底或6月初。可仔细一想,不对了。办食堂是人

  • 春节的气氛最先是从舂粉准备做糕上显露出来的。糕好吃,可把糯米变成粉是要用手臼舂的,这是一个需要太多力气和太多时间的过程。糕每年春节前蒸一次,对谁家都是件大事,早在离春节十天半月时,各家就开始准备了。舂粉一般都在晚上。浸过水的糯米分批放在石臼里,用长柄榔头上下上下一记一记地把它们舂碎,舂一遍,筛一

  • 我国水稻栽培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5000多年前的浙江河姆渡时期,据说那里发现的稻谷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栽培种。不知那时的水稻有没有粳籼之分。现有的资料表明,我们的祖先把水稻培育成粳稻和籼稻,最迟也是在公元前3240多年的事了,代表那个时期文化的龙南村遗址(今属江苏省吴县)里,就出土了粳稻谷和籼

  • 上一页 1234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