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对中国带来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3-13 17:12

著名华裔经济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教授刘遵义在北京接受《大公报》记者采访,就新经济对美国及中国今后的影响以及中国加入WTO后面对的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以下是访谈记录。

问:以资讯科技为主体的新经济是不是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动力?

刘:是其中的一个主动力,因为具体来讲,美国新经济有两个组成部分,一部分是代替了旧经济,举个例子像买书,在美国,人们现在不去书店,而是上网络购买,由於不需要门市,到了消费者手里成本也降低了很多,所以这样也是一个生产力的增加。但是由於这部分是替代性的,所以总的生产没有增加。第二部分是同时许多新的、过去不能做的行业都建立起来,这部分是比较新的,再举个例子,美国用左手的人比较多,大概有百分之十,左手用的工具和右手是不一样的,所以在美国有特别的商店卖适合左手使用的工具,这种店在中国是没有的,因为他们很分散,如果你在北京开个店,可能会没有人来买,但是如果利用网络的话,全中国在新疆、西藏还是在东北也好,他们都知道有这个网,就都可以来买左手用的工具,这样一来就创造一个新需求。对于美国来讲,创新的部分比替代旧的要多,在九十年代,美国大的老企业都在重整,通过裁员方式,使三至四千万人被辞退,但是,同时又创造许多新的就业机会,结果新经济创造的就业职位达五千万个,还多了一千万。所以美国失业率的下降,很大程度要归功於新经济,因为美国有很多中小企业,为了要创造新的东西,就必须让人去做,在做的过程中,中小企业也慢慢发展、壮大起来,这是美国的特有环境。但是日本就做不到,日本也在讲重整,但是,它的机制没有鼓励新的企业创新,没有一个环境让它们很容易就发展起来。所以这就涉及一个问题:新经济发展过程中,假如你不开放中小企业的发展,新的东西就不可能增加。尽管替代旧经济的东西存在,生产力也增加,但是生产量并没有增加,如在网络买书,从传统的书店到网络,你只是方便了一些,但是买的书不会因此增加很多。在中国的环境来讲,最需要的是建设基础设施,中国的大城市也有许多上网的人,但是,中国没有像美国一样的环境,能够使送货的可以马上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因此,基础设施不完善,网络功能也会减弱。

问:新经济对现在美国传统产业的冲击有多大,影响在哪里?

刘:冲击会很大,我刚举的例子,老的书店会维持不下去,会倒闭,因此许多小的企业会一家家的关门,这是没办法的,以后美国上网买股票的人会越来越多,传统的交易方式也不行了,所以很大一部分都会有调整,很多中介的环节可能也不太需要。

问:新经济对亚洲经济复苏的作用有多大?

刘:亚洲经济复苏和新经济增长没有多大的关系。新经济在亚洲的表现,主要还是反映在股票上,由於大多数新经济现在并没有赚钱,因此股票里泡沫的成分还是较大。以后,可能会有影响,但是从目前看,没有反映出来。

问:你有一个观点,认为东南亚国家,包括中国在经济持续发展中"没有科技进步的贡献",那麽你认为新经济形式适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刘:对,我说没有科技进步主要是说这些国家没有投入,主要是指在投入研发和其他无形资本方面,所以自然看不见什麽效果。那麽,只要继续有投入的话,以后还是会有效果的。就中国来讲,有形资本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现在有形资本对中国的边际生产力要比无形资本要大,因为无形资本和有形资本是紧密结合的。而且,有很多地方,中国是可以跃进的,举个例子,中国银行业务的发展,现在中国个人用支票很少,那麽以后也不会有,因为以后每个人使用的只是一张卡,因此,中国不会有用支票的阶段,这就是跃进的地方。也就是说,中国应该一方面大力发展相对落后的有形资本,另一方面在无形资本发展中可以有选择地跃过某些环节。

问:先进资讯技术很大程度掌握在外国手中,中国会否在发展中处於被动状态?

刘:中国在技术方面落后,就应该向外国先进学习,这样做总比你自己从头做要省事的多,应该利用既有的基础进行发展,再结合地方的特点进行研发。比如,中国的联想公司针对中国电压不稳容易损伤电脑的情况,研发的适合不稳定电压的电脑,就比外国公司的电脑有竞争力。另外,中国还有一个特点,毕竟这个市场太大,能够有足够的量可以发展下去。

问:那麽一些核心技术,中国处於落后状态,应该如何应对?

刘:这个问题应该这样理解:自己不去做研发,永远都不会有发展。美国的技术领先也只是最近五十年发展起来的,战前先进的科技地位在欧洲,包括前苏联,一九一七年大革命后,也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用三十年时间就达到科技领先水平。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现在是落后的,不能不承认,但是发展有个过程,十年二十年后在某些领域,领先或超过美国是可能的,因此,关键在於不能闭关自守。

问: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中国现在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解决通货紧缩、再就业等方面有什麽影响?

刘:跨国公司对中国投资总是好的,因为外面的人来你这里投资没有本事是不敢来的,他一定有本事,才敢来赚你的钱。所以,只要中国不是给他某种特权,大家是平等的,有竞争的,就没有坏处。另外,没有特权的话,大家都会来,这样会有一个好处:把他们的利润降低,对中国的消费者是有好处的。所以说,不怕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只要不给它特权,不让他挣垄断的钱。

问:那麽中国在开发电信、保险、金融业等方面会不会有不良的后果?

刘:电信业在中国其实还是垄断的,垄断性的东西就需要监管,我认为,只要有很好的监管机制,像美国电信也有政府监管,是谁经营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对於保险业,我的看法有两点:一是开放后会创造很大的就业。我觉得外国保险业不仅仅在抢中国的市场,同时,也是在扩大这个市场,像AIA公司在上海,刚进来的时候很成功,抢了很多市场份额,但是,后来中国保险业也反攻了,把市场抢了回来,并且学得也很快。同时,保险公司在中国请的肯定是本地人,不可能是一个外国人,所以都是替中国创造就业。另外一个,保险业收入的保费要进行投资,投资也是投在中国,所以我认为基本没有坏处。

金融业也不用太担心。一方面我想外国金融业不会带有太多的资本来;另一方面我想他们也不随便放款--中国企业的帐,中国人有时都看不懂,就更不要说外国人了,所以,对一些大的企业可能会有一些竞争,但是再下面的企业,我看就未必能竞争得过中国的银行。

问:外国公司进入中国,有没有直接的坏处?

刘:基本没有坏处,我刚才说了,只要政府不给他特权,不让他挣垄断的钱,中国的利益就不会损坏。外国公司进入中国,中国企业的进步也会很快。

另外,即使WTO不来,中国企业也会形成激烈的淘汰,比如汽车工业,在中国有一百多个汽车厂,都没有形成规模,即使没有WTO,过五年,也不会剩下多少家存在。美国只有三家汽车制造公司,这是不断经过竞争淘汰取得的,所以在中国,较大的汽车厂家肯定会吞并较小的,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最后向大规模发展。所以,不能把这笔帐单纯的算在WTO或外国公司身上。因此,我的观点是不要因此对WTO,对外国公司有看法,认为是他们造成的,即使没有WTO,在五至十年之间中国汽车工厂剩下不会超过五家。

刘遵义教授简介

世界著名华裔经济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经济系教授。

早在九十年代初,刘遵义的一篇论文中便最早论证了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缺陷,如经济增长主要依赖高投入,缺乏技术进步的因素。后来名噪一时的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正是根据这些观点作出了"东亚是只纸老虎"的大胆推断,并在两年后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得到暂时的证实。

刘遵义作为中国领导人的重要经济智囊,在内地经济学术界也享有盛誉,包括吴敬琏在内的许多知名学者与他都是好朋友。

新经济对中国带来的影响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