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反思

发布时间:2017-06-09 16:33

教学案例反思作为提升七年级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途径,受到教育专家和学者的重视与关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七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反思,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七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1、《爱莲说》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荷》专题里的一篇文言文,教学课时为1课时。

2、《爱莲说》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代表作。这是一篇状物抒情、情文并茂的文言散文。作者借“莲”以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讽喻了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文章语言优美,骈散结合,以莲喻人,托物言志。

【学生情况分析】

1、七年级学生进取心和好胜心强,能积极思考、主动质疑,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而活跃。

2、学生进入初中后已学习了十几篇简短的文言文,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够结合课下注释,翻译浅显文言语句,读懂文章。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读对句读,读通课文。

2、 借助课下注释及小组合作的方式疏通文意,积累一些常见文言实词、虚词。

3、在反复诵读中品味精美的语言和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 学习重难点】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作者高洁的情怀,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扩大课堂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注重朗读,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多媒体播放乐曲《荷花颂》,投影出示莲花的图片。教师激情导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莲以它的雅丽端庄、清幽高洁赢得了无数文人雅士的喜爱。周敦颐就是这些文人雅士中的代表,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师佛从道,创立了宋代“理学”。周敦颐对莲花情有独钟,他在自己著书讲学的濂溪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而且造了一个“莲池”。先生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于堂前赏莲自吟,写下了千古名篇《爱莲说》。周敦颐借莲的高洁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爱莲说》。(板书课题)标题中的“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爱莲说”就是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教师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并对目标进行解读。

[设计意图:由背景音乐和各种各样的莲花图片引入新课,为课堂营造了一种抒情的氛围,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图片,学生对莲花的美丽、高洁、亭亭玉立的特点有了直观的感知,为下文分析描写莲花形态的语句、体会作者对莲花品质的赞美作了铺垫。在导入中,学生对周敦颐和写作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理解课文有一定帮助。]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听范读。

教师播放范读录音,提醒学生听范读时注意字音、句读、语气、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以组内合作的方式,读对句读、语气、语调。

教师出示以下词语,让学生加注拼音。

蕃 淤泥 涟 亵 濯 鲜

教师出示以下语句,让学生标出朗读节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学生纠错。

3、学生代表读课文。

请三位学生读课文,朗读前教师强调注意语气语调、节奏停顿以及作者情感。其他学生听读并分别进行评价。

4、学生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 在听读、朗读中熟悉课文,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三)协作学习、疏通文意、质疑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课文下面注释,组内协作疏通文意。

学生提出本小组内难以理解的词句,其他小组帮助解决。

2、教师精讲点拨,强调重难点。课件出示以下词语,学生口头解释。

蕃:多 濯:洗涤

亵:亲近而不庄重 鲜:很少

宜:应当

3、两名学生口头展示全文翻译成果,其余学生对其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纠错,教师精讲点拨,解决字词理解障碍,翻译出重难点句子,疏通文意。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教给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4、独立思考、质疑探究。

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写作方法提出疑问。

学生问题:

△作者为什么爱莲?

△作者借莲想表达自己怎样的品质?

△文章既是写“莲”,为什么又要写菊和牡丹呢?

组织学生积极讨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5、教师精讲点拨。

教师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讨论情况,精讲点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 要求学生画出文中描写莲花的语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三个方面描写莲花的,由此可见莲具备高洁的品质。

△以上语句中的“不染” 一词最能表现莲高洁的品质,这正如君子一样,不慕名利、洁身自好。所以作者说“莲,花之君子者也”,作者借莲想表达自己坚贞的君子气节。

作者爱莲花,不仅因为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外形,更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内在品质。这种品质正是作者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的人格的写照。莲的 “中通外直”比喻人的通达事理,行为方正;“不蔓不枝”比喻君子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则是君子美名远扬、仪态端庄、令人敬重的品行。作者借花喻人,表明自己不慕权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陶渊明是有名的隐逸之士,他归隐田园,以酒遣怀,与菊花相伴。作者借菊比喻远离官场、逃避现实的隐士。唐朝时人们特别推崇牡丹,把牡丹视为珍品。权贵们为了攀比,不惜高价争相购买。周敦颐写牡丹,实是对当时权贵追慕荣华富贵的嘲讽。作者写菊和牡丹,批判了逃避现实的隐士,嘲讽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从而衬托了像莲一样超凡脱俗、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格。

[设计意图:学生就文本内容主动提出疑问,教师不急于答疑,而是放手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互相解决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客观上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解决问题后有了成就感,也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在课前备好课,对学生的问题有了预设。课堂上对学生的问题加以归纳,围绕学生理解难点加以精讲点拨,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读懂花语。

仿照例句,写出自己所喜欢的花和原因。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仿写:我爱 ,因为它 ,恰如 。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学生进一步领会本课托物言志的手法,同时能够明白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事物也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所言的志也会不同。这一环节,还训练了学生的语句仿写能力。]

(五)教师小结

周敦颐借莲表达自己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也不愿像世人那样做贪慕富贵的人。他以莲自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生性高洁,行为方正,值得我们学习。希望我们都有高尚的情操,能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请大家以饱满的热情再次诵读课文,读出周敦颐的爱莲之情。

学生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课文小结及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学生在齐声诵读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再次体会了作者的情感。]

[教学反思:《爱莲说》是一篇语言优美、内容浅显的文言文。课前,舒缓的背景音乐的播放,多姿多态的莲的图片的出示,让学生对莲有了直观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为课堂营造了抒情氛围。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基本能翻译出文章的意思。因此,在词句的理解上,我把课堂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翻译文章。

课堂上,我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声情文并茂,大大优化了教学氛围,增加了课堂容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自己放在策划者、组织者、引导者、和评判者的位置上,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在积极参与中感受新知,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语言、体会情感。我把教学的着重点从 “重教”转到 “重学”上来,充分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不仅学会本节课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注意学法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任务设计方面,我力求简单明了,由浅入深,力求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成为追求高尚情操,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经过几周的教学工作体验,感到有一条原则较重要,即让赏识走进语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爱学语文。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二、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三、阅读教学,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感觉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地位,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要充分肯定。即使学生回答的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鼓励、引导、用心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

四、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体现自己

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学生在作文中的个性和创造性已消失殆尽。作文中总是干干巴巴的几段空话,套话、假话连篇,文章脱离了自己真实内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和色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鼓励学生写随笔,观察日记,读后感,观后感、周记。此类作文往往有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鲜明个性的跳跃、独特词语的运用,许多优秀之作常常涌现,时间久了,学生就能发现自己的写作个性。

教师可以允许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发展,并抓住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加以鼓励:如好的句子,使用准确的词语,好的开头或结尾等,唤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和自信。作文评语以鼓励为主,当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还需用委婉的、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么以后作文,学生会更主动热情,并能更好的展现或表现自己了。以赏识的方式改变学生作文中的一些缺点,效果明显,并能很快提高写作水平。

这是我最近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点思考,现作以上总结,供大家参考、指点。

七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反思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