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等教育学的论文

发布时间:2017-02-27 17:30

高等教育是产业,是第三产业,高等教育产业化是高等教育产业形成的过程,是一个引入市场机制的过程,是使高等教育机构更具有竞争性、自主性和广泛适应性的过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等教育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等教育学的论文范文一:高等教育管理现代化进程的关系

[摘要]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高等教育管理现代化是其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手段之一。在管理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学校功能管理和效能管理、整体管理和职能部门管理、监督检查管理和激励管理、规范标准管理与权变管理、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的关系,用辩证、历史、发展的眼光解读、审视与应用。

[关键词]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关系

高等教育现代化和大众化是一个国家教育和文明程度达到一定水平的标志。高等教育管理现代化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21世纪强校战略和人才战略的重要支撑。我国高校目前既处于“黄金发展期”,又处在“矛盾凸显期”。[1]在高等教育管理现代化进程中,学校功能管理和效能管理、整体管理和职能部门管理、监督检查管理和激励管理、权变管理和规范标准管理以及行政管理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成为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的热点和焦点。有学者或管理者认为效能管理比功能管理重要、职能部门管理比整体管理重要、激励管理比监督检查管理重要、规范标准管理比权变管理重要、学术权力比行政管理权力重要,笔者认为对此应辩证看待,正确处理好以上几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学校功能管理和效能管理的关系

在早期的教育管理中,学校管理者主要是从学校功能的角度研究管理问题。学校功能是学校存在的根本,学校功能研究与管理是学校实现社会或国家功能的基础。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功能也与时俱进,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功能说演变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功能说。[2]学校管理者通过招生、教学计划、教育活动和学生管理等形式实现上述功能。伴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国家、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效能”一词引入高校,高校教育管理不再局限于高校应该做什么,而是怎么做才能做到更好、更有成效,于是效能管理就成为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高等教育管理者开始思考如何发挥办学资源的优势,减少人、财、物的消耗,培养更加出色的人才。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教育评估评价等理论被引入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也在各高校的管理实践中应用,以期实现高等教育管理效能的提升。高等教育功能管理与效能管理是目标设定与执行效果的关系,功能管理解决的是高等教育朝哪个方向走的问题,效能管理解决的是高等教育怎么能走得更好的问题。

二、正确处理学校整体管理和职能部门管理的关系

从世界管理发展进程来看,工业革命推动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发展,促进管理职能改变。从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来看,现代化进程的需求推动着高等教育管理的精细化、职能化发展。组织结构理论中最简单的管理组织结构也是最具整体化的管理,是直线制组织结构,但随着管理范围与事务的增加,直线制组织结构显然不能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管理的发展。现代高等教育管理既要考虑高校发展及高等教育发展的整体性,统筹规划,实现整体管理目标,又要注重高校的职能分工与精细化管理,保证各个职能目标的实现。因此,目前各高校一般采用的是改进的直线职能制与事业部制相结合的组织结构模式。该模式集成了直线制、职能制与事业部制的优点,直线制保证了政令的统一通畅,政策的执行与落实;职能制使管理高层能够从事务性工作中脱身出来,研究高等教育发展的大政方针,辅以职能部门协助开展相关事务性工作,与传统职能制不同的是,改进后的职能部门在某些方面可以对下级发布命令;事业部制使得高校可以根据学科性质划分若干学院,各学院设立相对独立的领导班子,根据学校整体发展战略,结合学院学科特点制定切合本学院实际的学院和学科发展策略,增加学院自主性,激发基层管理部门的创造性,推动各学院和学科的个性化发展。学校整体管理与职能部门管理是总目标与分目标的关系,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分目标的有效融合才能最大化地实现总目标。

三、正确处理监督检查管理和正向激励管理的关系

传统管理更加强调“管”的过程,强调事后的批评纠正,这种管理方式是建立在“经济人”假设基础之上的。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管理者是管理活动的主体,被管理者只能是被动接受,管理活动的主要工作就是事后的监督检查,侧重于监督和控制,通过事后的评比和奖惩,特别是经济奖惩实现管理的目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往往因此矛盾重重。而“社会人”假设强调的是人的主体作用和人的社会性的需求,“复杂人”假设融合前人研究的多项假设和理论,对人的激励问题进行了更加多元细致的研究。以人的需求为激励方向是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前提之一。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过程管理理论被引入高等教育管理,教育评估就是其中之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高校内部通过对某一项目进行前期、中期以及后期的多项综合评估来实现某一目标。现代管理理论更多强调以人为本,充分激发教职员工的责任感,使其充分发挥主动精神和创造力,追求自我进步,把外部监督激励转变为内在自发的工作动机,这是管理主体观和管理观念的改变。监督检查管理和正向激励管理是督促后进或奖励先进的关系,监督检查管理解决后进者不思进取的问题,正向激励管理解决的先进者再接再厉的问题,只有先进者和后进者都不断进步,才能实现整体前进。

四、正确处理规范标准管理和权变管理的关系

制度化建设是推进高等教育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手段,随着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职能不断丰富,管理内容日益繁杂,工作范围逐渐扩大,“人治”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高等教育发展需求。从国家层面来说,建设法治社会是我国当前的大政方针,大学章程及其配套制度是高校依法治校的基础。高等教育规范标准管理有利于高校迅速建立现代化大学制度,培养社会主义所需人才,也是预防教育腐败问题的有效措施。规范标准管理强调的遵照固有模式,用“普世性”的标准来衡量和执行,这种管理方式是建立在管理活动过程中各影响要素相对稳定的基础之上的。然而,现实高等教育管理过程受诸多因素影响,国家教育方针、地区经济特色、高校学科特色及人文历史传统等都会对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产生重大影响。权变理论强调管理活动应依具体情况而权宜应变,高等教育权变管理有利于高校根据内部环境的特点及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管理策略,把握发展机遇,及时应对挑战,激发高等教育的发展活力。规范标准管理与权变管理是固定与灵活的关系,规范标准管理解决的是“守土有责”的问题,权变管理解决的是“开疆拓土”的问题,只有既“守土”又“拓土”,才能保证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

五、正确处理高校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的关系

高校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是当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大学去行政化研究的重要课题。有学者认为,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中普遍存在重行政管理轻学术管理的现象,由此带来党政关系难以摆正、机构膨胀、评判价值体系混乱等种种弊端。[3]首先明确双方概念,才不易混淆以致影响判断。高校行政管理指高校因管理发展需要,专门人员或部门对高校某些事务性工作进行依法管理的活动;高校学术管理指高校对教师所进行的实验、调研等学术研究性活动进行鼓励、规范和奖惩等的活动。高校行政管理是高等教育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内容,并且需不断更新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方式以适应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对实现学校功能,提高学校效能意义重大。高校学术管理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以及文化传承效果,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学术管理至关重要。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争起源于高校行政官僚主义的滋生,大学去行政化的目的是去除高校行政级别下的官僚主义,而非行政管理体制本身。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是方式手段与目标的关系,行政管理解决的是如何实现的问题,学术管理解决的是实现什么的问题,通过行政管理为学术研究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推动学术研究进步,进而实现高等教育管理目标。高等教育管理现代化进程还需要正确处理好教育评价的定性与定量、决策方式的民主与集中等重要关系,每组关系的两个对立面都是辩证统一、渐近式发展、螺旋式上升的,需结合具体情境,用发展的眼光解读、审视与应用。

作者:张哲 王天琪 隋立民 单位:东北大学学生工作处

参考文献:

[1]陈国方.构建“五位一体”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08(7):63.

[2]胡锦涛,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1-04-24).

[3]沈刘峡.从高校行政管理的弊端看提高学术管理的地位和水平[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72.

高等教育学的论文范文二: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融合

摘要: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革命性的,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首先教学观念的变革非常明显,例如教育功能、人才培养、教育发展观念的创新;其次体现在教学环境的变革,尤其是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同时大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等教育;创新

信息技术带给高等教育的影响是革命性的,其渗透于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和教育管理之中。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有关教育改革的论述中提出“运用信息技术破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充分体现出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变革,从宏观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学观念与教学环境的变革,微观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的变革。

1教学观念的更新

高等教育的教学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与时代发展、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紧密联系,有着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但本质特征是用科学的教学观念取代陈旧的教学观念,通过不断创新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进而提升大学教学质量。

1.1国家政策导向与支持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制度的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制度创新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保障机制,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为制度创新带来了新的需求。在信息社会中,高等教育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必须依靠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支持才能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10多年来,国家对高校教育信息化的重视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连续出台相关的政策: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此后,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国家新近通过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2016年开始新一轮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21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1.2教育功能和人才培养观念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大学的社会功能不断地延伸,引导着高等教育功能观念的不断更新。传统观念中,高等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传授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大学是以教学和科研为核心的学术组织系统。社会的发展也赋予了高等教育新的功能:大学的科研成果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的越来越紧密,大学为社会服务的领域越来越广,高校在创新人才、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优势更多地转化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服务社会、推动经济发展的功能也逐渐凸显出来。互联网+时代需要更多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人才,各行各业都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培养具有较高信息素养、能够勇于创新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终端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高校网络覆盖范围不断加大、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等建设逐渐完善,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高等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科学研究资源。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大学教育资源成为跨时空资源,彻底改变了传统观念中大学教育的时空观念。这主要体现在开放性的网上远程教育、虚拟课堂、翻转课堂等方面。它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跨时空的信息获取。大数据时代又能通过海量数据分析使教育教学精准性成为可能,最大程度满足各层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让大学教育为终身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2教学模式的变革信息技术带给大学教学模式

的变化绝对不是平移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给高等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绝不是技术在教学中的一般性的应用就能做到的。

2.1教学手段的革新

高校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新型的社会化媒体将学习从传统的课堂讨论延伸到网络平台讨论,例如利用慕课、微信公众号、博客、网络论坛等新型网络平台展开学习。与此同时,大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可以利用智能、虚拟技术进行实验教学和成果展示。师生利用新型的信息技术进行学术信息搜索、学术交流以及科研结果统计分析可以大大降低科研成本,提高科研效率,科研成果又可以转化为数字教学资源及在教学中应用。

2.2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

传统的大学教学组织就是教师课堂讲授、学生听讲做笔记,课后作业复习,加上必要的实验、实践环节。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大学教学组织形式越来越灵活。已从台式电脑教室时代发展到线上学习时代正在进入数位教室时代(即未来教室)。很多大学都启用了教学资源平台、课程中心平台等一系列基于信息技术下的资源平台。传统的高等教育中,教学计划、教学进度一般都是预先安排好的;不能按照学习者的领悟能力、个人的学习需要来灵活地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应用新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过程就很好地弥补了不足,大学生可以利用教学资源平台在一定周期内灵活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按照自己的需求来分阶段地完成学习内容、考查测试;随时与老师、其他学习者在社会化媒体提供的虚拟平台上交流学习心得,共同丰富学习资源。随着大学校园无线网的全覆盖,智能手机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普遍应用,云端学习空间让学生在课堂外就能做到“连接就是学习”。数字化校园的出现,使得学生多层次、多方式参与校园活动的机会大大增加,网络学习、网络社交,网络娱乐、网络购物,使得当代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呈现出缤纷多彩的状态。

2.3教学评价更客观

信息化手段的应用让大学教学评价的方式更加多样,效率和质量得到极大提升。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运用能及时分析教学者和学习者各种教与学数据,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评价和评估模型,为改革教师教学管理学生学习过程提供科学依据。学生检验学习效果的方式已不仅仅局限于纸质的试卷,更多的数字资源、电子资源、虚拟实验等都可以辅助检测;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水平也可以用数字化的方式进行及时反馈,而且这种反馈可以更加普遍和客观。

2.4教育管理更系统高效

高校教育管理正朝着“智慧管控”的方向发展,其中教学管理成为核心。依据大数据分析,寻找数据背后的规律为决策者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信息支持,从而避免决策失误。目前国内大学教学管理虽引入了信息化管理系统,但大都处在“机控人管”的状态。存在的普遍问题表现在:各种管理平台、管理软件太多太杂,又不兼容,软件需要定制,产品开发成本很高,造成各高校的数据、资源难以共享互通,软件统一非常困难。因此,大学教学管理层需要有顶层统筹设计,要改变教学管理的体系。在未来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也己成为整个学校信息化的基础系统平台;它一定是更加系统高效的管理系统,可以包括教务教学管理、学工管理、图书馆资源、实验教学管理、科研项目管理以及财务管理。信息技术与大学教学的融合不是简单的技术应用,而越来越重视人、信息、教育实践活动以及人与信息环境的相互关系。要以应用为基础,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管理、学生生活等领域深度融合,促进教学模式的优化,改革相关体制,培养创新性的人才。

作者:季至宇 单位:武汉大学教育技术与教学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王济军.智慧教育引领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视角[J].现代教育技术,2015(5)

2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

高等教育学的论文相关文章:

1.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

2.浅谈高等教育学论文参考

3.高等教育学论文

4.高等教育学相关论文

5.有关高等教育学论文

6.高等教育学的论文

7.高等教育学课程论文

浅谈高等教育学的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