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导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氛围。”——这是新的标准明确提出的理念。问题解决是指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便使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个体对问题情境的适当的反应过程。心理学的解释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一、提出问题
问题就是矛盾,发现问题就是发现矛盾的存在,并产生解决矛盾的需要和动机,这是把社会的需要转化为个人思维活动的过程。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开端,也是问题解决的动力。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激励和推动人们投入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之中。提出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开端。
能否发现具有重大社会价值的问题,取决于多种因素。
1. 依赖于人的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人,才能从细微平凡的事件中发现关键性问题。思想懒惰、因循守旧者难于发现问题。例如,牛顿发现地心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巴甫洛夫发现狗的“心理性唾液分泌”等都是勤于观察、思考的结果。
2. 依赖于人的认真负责的态度。人的活动积极性越高,社会责任感越强,态度越认真负责,越容易发现问题。例如,一个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中出现的学习、心理等问题。而一个没有认真负责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一切问题将会熟视无睹。
3. 依赖于人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望。兴趣广泛、求知欲望强烈的人,一般不满足于对事物的公认的、表面的解释,而是力求探究事物的内部原因,能够件人所未见,想人所未想,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4 .依赖于人的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一般来说,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人,能够提出深刻而有价值的问题;而知识贫乏的人,不容易提出问题,也不容易抓住要害提出深刻性的有价值的问题。
二、明确问题
所谓明确问题就是分析问题,抓住问题的核心与关键,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明确问题依赖于两个条件。
1 .依赖于是否全面系统地掌握感性材料。问题总是在具体事实上表现出来的,只有当具体事实的感性材料十分丰富且符合实际时,才能通过分析、综合、比较等,使矛盾充分暴露并找出主要矛盾。这是明确问题的关键。
2 .依赖于已有的知识经验。知识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分析问题并抓住主要矛盾,越容易对问题进行归类,使思考具有指向性,便于有选择地应用原有知识经验来解决当前的问题。
三、提出假设
提出假设就是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对问题解决的具体方案提出假定和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案常常是先以假设的方式出现,经过验证逐步完善的。假设是人们推测、假定和设想问题的结论与问题解决的原则、途径、方法。
假设的提出是从分析问题开始的,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根据问题的性质、问题解决的一般规律及个人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进行推测、预想和推论,然后有指向、有选择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案 ( 即假设) 。方案是否符合实际,是否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还有待于验证。假设的提出就为问题解决搭起了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
假设的提出依赖于许多条件,已有的知识经验、智力水平、创造想象力、直观的感性形象、尝试性的实际操作、言语表达和创造性构想等对其有重要影响。
四、检验假设
检验假设是对假设进行验证的过程,它是问题解决的最后步骤。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检验,即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来检验。这是检验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例如,机器坏了,我们查找到原因,提出解决方案,进行实际维修,看一看这种维修方案是否解决问题。另一种是间接检验,即在头脑中根据已掌握的科学原理、原则,利用思维对假设进行论证。对于那些不能立即通过实践直接检验的复杂的假设常采用间接检验。例如,我们研制的卫星、导弹、运载火箭等不可能一遍又一遍地进行直接检验,而是反复地进行间接的理论论证,认为万无一失了再进行直接检验。医生设计的治疗方案、军事指挥员提出的各种作战方案等,都总是先在头脑中进行反复的推敲、论证,最后付诸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假设的正确与否最终都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假设,其结果可以有两种情况:一是假设与检验的结果符合,这样的假设是正确的;二是假设与检验的结果不符合,这样的假设就是错误的,这种情况下就要重新提出假设。正确的新假设的提出有赖于对以前失败的原因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检验假设直到结果正确为止。
【案例分析】:
问题探究式学习教学案例过程与点评
学生准备好一张探究报告表格如(表)所示:
情景再现
提出心中的疑惑
解决的方法途径
结论
(一)情境导入
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有一部很热的灾难片,讲述的是由于全球变暖对地球产生的灾难,这就是《后天》,有些同学可能看过了,请看过的同学讲讲故事情节。”等学生讲完了,播放影片精彩片断。之后再展示材料。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表1)
活动效果
学生通过影片片段和材料感觉“全球变暖”的影响
先播放影片《后天》片断。(海平面上升导致纽约市被淹没这一幕)
再展示材料:
英女王请布莱尔劝说布什:美不能坐视全球变暖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向来很少介入国际政治问题,但是,亲身感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种种不良变化,又得知美国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上一直不合作,女王也终于“坐不住”了!她亲自与英国首相布莱尔进行对话,希望布莱尔对布什展开“劝说攻势”,让美国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和世界各国一道,遏制全球进一步变暖。
全球变暖与《京都议定书》
时至今日,全球气候正在日益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1997年,在日本京都举行的第3次世界气候大会通过了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
《议定书》规定:2008-2012年期间,38个主要工业国的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排放量必须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其中美国削减7%,欧盟削减8%,日本和加拿大分别削减6%。
目前,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世界总排放量的25%。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曾签署《京都议定书》。但2001年3月底,布什政府突然以《议定书》损害美国经济利益为由,宣布拒绝执行该公约,这种作法引起了欧盟国家和世界各国的普遍不满。
1、影片的导入使学生感性地理解全球变暖的危害。
2、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建构主义强调每个学习者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和赋予这些经验的意义,去建构自己的知识,而不是等待知识传递。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各种技术手段表现的情境导入是以学生现实生活、经验为基础,适应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通过影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什么是全球变暖,激发了学习兴趣,也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情景再现
学生就影片与材料谈谈对全球变暖的了解,最后把他们的了解罗列在探究报告表中“情景再现”一栏中。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效果
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列出他们所知的全球变暖的一些现象:
全球在变暖是由于温室气体的增多
温室气体大部分由发达国家排放
全球变暖带来海平面上升
《京都议定书》是为了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美国是温室气体排放大户
美国拒绝加入《京都议定书》是因经济利益考虑
英女王关注全球变暖
教师监控小组活动,并积极指导和参与小组的讨论。
充分调动学生的语言文字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及观察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清楚有些重要的事实学生没有提到,但是随着学生对问题的探索,最终会发现的。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带着某个问题,通过进一步的学习,能主动发现更多的问题。
(三)提出问题
当觉得学生对全球变暖所知的已经说的差不多了。就引导学生就上述现象提出疑惑的地方,并把疑惑、问题整理一下,写在探究报告表中的“提出心中的疑惑”一栏。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效果
学生分组学习,提出心中的疑惑,并经过学习交流,比较筛选,梳理整合,最终形成以下问题:
温室气体有哪些?
温室气体如何使全球变暖?
发达国家为何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
还有其他原因引起温室气体增多吗?
全球变暖带来了除海平面上升外还有哪些变化?
美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何会导致经济利益受损?
英国女王为何会关注?
老师积极引导学生提出更多有针对性的问题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以上过程充分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及观察能力, 培养了学生把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自我发现地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创新,这也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四)解决问题
学生分组选取问题。根据问题,师生共同讨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并把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写在附表“解决的方法途径”一栏中。解决问题时,课堂上充分利用课堂资源。运用到课外资源的学生,需按小组制定好行动方针。
最终组内得出统一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记录在附表的“结论”中,并向全班交流探究结果,组间对探究结果进行质疑或提出自己的见解。
通过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通过对不同资源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即可以去图书馆查询资料,上网筛选有用信息,也可以去实地考察,拜访专家,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拓宽了学生思维,充分发展了学生的逻辑、语言、视觉、人际交往、自我认识等智能,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培养。
(五)归纳评价
教师对学生发现的问题作一个建议性解答,对个人和小组活动情况作出激励性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对学生探究活动情况作总结性评价,最后形成“全球变暖”探究报告表:
情景再现
提出心中的疑惑
解决的方法途径
结论
全球在变暖是由于温室气体的增多
温室气体有哪些?
温室气体如何使全球变暖?
查课文或百科全书联系大气的热力状况——同学讨论
温室效应加强使气温上升
温室气体大部分由发达国家排放
发达国家为何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
还有其他原因引起温室气体增多吗?
联系工业能源使用(课后)上网、上图书馆查相关数据读课本
燃烧大量的矿物燃料
(课后任务:查数据)
毁林
自然原因
全球变暖带来海平面上升
全球变暖带来了除海平面上升外还有哪些变化?
读课本
(课后)为了体现气候变化的不良后果,查资料列举实例
海水膨胀、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影响经济结构的变化
(课后任务:列举实例)
《京都议定书》是为了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美国是温室气体排放大户
美国拒绝加入《京都议定书》是因经济利益考虑
美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何会导致经济利益受损?
同学分组讨论
利用新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率
英女王关注全球变暖
英国女王为何会关注?
讨论
美国不负责任全球变暖是全球性环境问题,美国必须负起相应的责任
教学反思
问题探究式学习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对比起传统的教学方式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一)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问题探究式学习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一种互动、协作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管理者和调控者,学生是学习真正主体,他们参与整个活动,与教师构成互动、互助、互相启发的态势,以驱动整个学习活动。另外,学习过程还是一个不断“生长”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主动探索便成了这一学习方式的鲜明特色。课下主动搜集各方面的信息资料,课上积极思考问题,小组及全班交流研讨的气氛越来越浓,实效性越来越明显,学生的主体性和全面性得到了有效加强。
(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课上学生通过教材、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应用;电影、计算机、录像;对话、辩论等方式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扩大视野,改变了以往的一支笔,一本书我讲你听学生厌烦的学习方式。
(三)高效的完成课标要求
问题探究式学习教学活动,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了地理基本技能,提高了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地理思维能力,掌握了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树立了学生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高效的完成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
因为是新的教学方式,所以在实施时也有许多问题急待解决。
1、由于是农村中学,许多学生还是怕表现自己,发言、提出问题还不够积极,课堂教学过程还不是十分融洽。
2、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的思考价值低,综合性较差;教师准备的信息资料还不够丰富,组织学生学习的活动形式还不够新颖多样。
3、受学校条件所限,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还是不多,且有些资源即使存在,实际运用却较难。如图书馆藏书不多,向其他陌生老师请教多数学生还是不会去做,上网对于有些学生来说还缺乏这种信息处理能力。
4、很多先进的教学理念,要注重与本校的实际相结合。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