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的董桥散文

发布时间:2017-02-11 15:52

董桥文笔雄深雅健,兼有英国散文之渊博隽永与明清小品之情趣灵动,为当代中文书写另辟蹊径,深获海峡两岸三地读者倾心喜爱。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短篇的董桥散文,供大家欣赏。

短篇的董桥散文

短篇的董桥散文:孔夫子视富贵如浮云?

明朝思想家李卓吾认为人有私心是人的天性。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无私则无心矣。他说,孔夫子虽云视富贵如浮云,到了相鲁三个月,还是素衣麑裘,黄衣狐裘,缁衣羔裘,对这些华贵的安排显然并不抗拒。利己之心的确是人类秉赋之自然也。查先生当年在《明报》天天写社评议论世局国事,有口皆碑,不少人都想知道他判断政情为什么都那么准。查先生私底下总爱说,人是自私的,推测个人或政府的用心和行动,必须推己及人,先从其自私的角度衡量其得失,然后判断其下一步之举措,一定不会离题太远。这话大有道理。

马卓安这次在香港总商会午宴上的演说指出英国要确保《联合声明》的内容全部落实,说是「我们决定这样採取主动,并非纯綷出於道义上的责任;英国亦有本身的利益,驱使我们要採取主动」。这是实话。这篇讲稿有政府发的中译本,似乎没有错译之处,只是文字远不及原文之轻松浅白。"Our commitment to take such a lead does not stem just from our moral responsibility. It is powerfully reinforced by Britain's own self-interest."我试用另一种方法演绎:「我们率先这样做,并非纯粹为了我们对香港负有道义责任。英国本身的利益实在相当大,我们更需要这样做了。」文中有一句话说,「香港经历了很大的转变」,英文却白得多了:"Hong Kong has changed greatly"(香港变了很多)。「无可否认,在这些日子里,曾有接二连三的争论」;这一句的原文只说:"There have been Arguments certainly"(当然,争论是有的)。「不过,这些争论并未带来任何事故」("Arguments, but no disasters"),中国人大概会说:「只限於争论,并没有惹出祸来」。翻译也要自私,先考虑中国人听了会有共鸣的中国话。

短篇的董桥散文:早也潇潇,晚也潇潇

蒋坦的《秋灯琐忆》写娟秀的秋芙种芭蕉,叶大成荫,秋来雨风滴沥,枕上闻之,心与俱碎;蒋坦於是在叶上题句云:「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翌日见秋芙在叶上续写数行云:「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虽是戏笔,情致可爱。余十眉《寄心琐语》里的胡淑娟也既美且慧。十眉题画,绝句有「玉楼好梦今何似,沉醉东风又一回」,淑娟为易二字,改「又一回」为「第几回」,果然大胜原作,婉约可喜。秋芙和淑娟都是解语花。

文字可以素服淡妆,也可以艳若天人,但万万不可毫无情致,毫不婉约。马卓安在香港总商会午宴上的演说,英文听说是他和彭定康漏夜推敲定稿,果然生动得体。中译则通篇散发港式八股中文的调调,读不了几段就想睡觉。英文原文处处故意用短句去避掉陈腔烂调,中文竟无心迁就,只顾早也潇潇,晚也潇潇。「此外,在建设方面,香港在这几年间不断发展」;「方面」是最烂的烂调,何况还有「此外」、「不断发展」的「绿叶」相衬。英文只说:There has been more visible progress too(香港还有更显着的进步)。「我上次访港的时候」,「访」字稍嫌高调,应该照原文说「我上次来」(last time I came)。马卓安说当时的情况是"There was no West Kowloon reclamation. No new airport, no Tsing Ma Bridge. But I saw both of them yesterday."中译说:「当时,西九龙填海区、新机场、青马大桥等建设计划仍未开展,但昨日到港的时候,我见到有关工程进行得如火如荼」。这样老实去解释,真像「又一回」那么准确,难免生硬。「很多时候,人们都会这样问」;英文毫不拖泥带水:"People often ask"(大家常常在问)。"Energy. Dynamism. Guts"中译依然不甘寂寞费好大劲:「活力十足、干劲冲天、不屈不挠」。套成语虽然省事,却毁了原文短小之妙:「精力。魄力。胆识」!婉约虽然不足,情致却保住三分。

短篇的董桥散文:方召麟求生拙之趣

张大千一九五六年到法国尼斯去看Picasso,两人一见投契,指手划脚大谈艺术。毕加索说:「我真不明白,你们中国有这么高深的艺术,为什么还有人要来欧洲学画呢?」他於是拿出自己用中国毛笔画的作品给张大千看,笔调竟酷似齐白石的草虫。张大千当即送了毕加索一枝牛耳毛笔,还有一套汉代石刻拓片和自己画的墨竹。毕氏则回赠了张大千一帧《牧神》。

日前,香港大学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给书画家方召麟。方召麟是张大千的学生,也崇拜西方画家马蒂斯和毕加索。港大的中英文讚辞对方氏生平艺事做了一番勾勒,颇能概括她的事业。依稀记得十数年前我编《明报月刊》期间,曾经推介方召麟的作品;有一天,她亲自带了画作的摄影底片来编辑部,匆匆一叙,但觉她的笔意带点李可染的拙趣。这也正是讚辞里所说的「古朴厚拙」(have a deceptive lack of sophistication)。中国画家素养越深画境越淡,总是要求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元代倪瓒之笔简意远,追摹的就是平淡天真。此种境界殊不易得,功力未到而故作生硬姿态,笔墨往往板滞不畅。「古朴厚拙」四字,画论上多作「古拙厚重」,其实正是「饶具生拙之趣」。讚辞里又说方召麟四处游历,画过不少异国景物,自己称这些作品「有现代感洋溢中国情怀」(modern in touch and Chinese in feel)。这句中文错失了英文的对仗语法,有点可惜;再说,前头既说「现代」,后头的「中国」当指传统的文化中国,不如修补为「笔触现代而情系故国」。讚辞写译都甚努力,文字火候也不弱,只是第二段既说抗战军兴,方氏回国后颠沛流离,无法创作;第四段却说丈夫方心诰始终支持她,即使在战乱时期也让她去跟随陆辛农、赵少昂习画;前后扞格,确是漏洞。

短篇的董桥散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