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国传统建筑论文

发布时间:2016-11-02 09:13

中国传统建筑有着深远而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人民用双手缔造的艺术辉煌,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装饰艺术是历史文明中的一部分,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中国传统建筑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中国传统建筑论文范文一:解析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之美

内容摘要:文章就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灵动美、虚实美、流动美、序列美展开论述,并通过中西方建筑美学之比较,意在说明我们应传承中国传统建筑之精髓。

关 键 词:中国传统建筑 空间 美学

一、建筑空间之美学概述

建筑,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人造的空间环境。这种空间环境,一方面要满足人们一定的功能使用要求;另一方面还要满足人们精神感受的需要。即建筑不仅是一种物质性产品,它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性产品,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或曰是精神对物质的超越。为此,不仅要赋予它以使用要求,而且还应当赋予它以美的属性。

回顾建筑史册:希腊庙宇神堂的尺度、罗马万神庙内部的完整、哥特教堂中庭的运动感、文艺复兴时期室内的和谐以及巴洛克建筑的诡谲变幻,都说明了建筑空间之美。从众多建筑名作中可以看到,诗意的空间一方面来自实体美的建构,这主要是与建造逻辑相符的建筑结构、材料、构造等建筑元素自身美的创造;另一方面则来自对富于内涵和象征意义的空间观念的创造,它源于人与自然的一些原始体验,在建筑中主要表现为对自然元素的妙用。而空间观念的实现必须借助于实体的构成。

二、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之美

(一)灵动空间之美

中国传统的室内居住空间都具有功能上的灵动、可变美。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建筑结构上的灵活性。中国传统建筑在结构上是以“柱”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支撑屋顶和楼层的木构架和室内分隔空间的墙体在结构上是分开的,这使得墙体不承担重量,而且为灵活分隔室内空间提供了可能性。在古建筑中,分隔室内空间的方式有两大类:一类是完全分割,即在柱子之间砌薄墙或镶板;另一类是半分隔,即在相邻空间之间设置隔扇、屏风、碧沙橱、帐幔、罩、博古架和其他陈设来分隔,造成空间若断若续、若分若合、若开若闭的层次和丰富的变化,使相邻空间之间相互沟通,又彼此隔离,成为一个互相渗透的有机体。

2.建筑空间的不定义性。中国的传统建筑只营造空间而不定义功能。传统的中国室内居住空间各房间只有空间位置上的差异,没有功能上的明确分工,所以每个房间均可以适应多样功能。中国传统居住空间是以不变的“单位”,组合形成“变化”的居住空间去适应各种变化中的生活环境。

(二)实虚空间之美

实空间即实体,虚空间则是实体的扩张,也就是“得之于外”的形象,是没有形象的空白形象。建筑艺术中的实空间与虚空间的对比协调,从大的范围讲表现为建筑物之间的空间环境状态,从某个建筑物来讲,又有其实体与空间的巧妙安排。

我国采用的木结构传统建筑,一般以虚为主,但由于局部采用了实墙体,则可借虚实之间的对比而获得变化。关于传统建筑艺术所创造出的“实虚空间之美”,早在计成《园冶》中就有论述:“砖墙留夹,可通不断之房廊;板壁常空,隐出别壶之天地。亭台影罅,楼阁虚邻。”传统的园林建筑,正是通过对隔扇、门洞、漏窗、景墙、月门、空窗的精心设计,才创造出景物的穿插错落、步移景异、合中有开、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小空间大境界,从而达到了空间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三)流动空间之美

近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德国馆,以其流动的内部空间和精确的建筑细部成为优秀的建筑典范。然而这种“活了”的流通空间在中国古代的居室中经常出现。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建筑空间是利用镶板、屏风、隔扇、各种罩等构件对空间进行分隔的,同样达到了视觉上的封闭和空间上的流动。如利用屏风做分隔,空间隔而不断,互相渗透,让人感觉到空间的分割,又仿佛是一个完整的空间。由于它对空间范围的不确定性,使得建筑空间具有较强的流通性。

(四)序列空间之美

中国古建筑的序列之美,体现在沿纵深方向排列的一连串院落上,而隔屏、楼梯、天桥、挑廊、台阶、陈设等,便形成了动态的连续空间的重要手段。从住宅到宫殿、庙宇,大体都是如此。“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庭院深深深几许”,就反映了这种情况。

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北京的明清故宫。从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到太和殿,这个空间序列是十分壮观的。它的巨大的建筑规模和体量,有等差、有节奏的空间安排,中轴对称的院落式布局,以及黄瓦、红墙、白色台基等庄重色调,无不体现着封建宗法礼制精神,象征着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从天安门的高大辉煌,到午门的巍峨雄壮;从太和殿广场的雍容尊贵,到太和殿的庄重稳定,都渗透着皇权至上、唯我独尊的封建帝王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紫禁城宫殿就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文化和审美意识的结晶,是一部凝固化的历史巨著。

三、东西方建筑美学之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风格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为基调,寻求意境美以及宁静的和谐,将神韵美的表达推向一个顶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计白为黑、虚处传神;超以象外、得其环中;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东方美学最后寻求的亦是和谐。

与东方美学不同,西方古典建筑的艺术风格重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对抗之美,以宗教建筑的空旷、封闭的内部空间使人产生宗教般的激情与迷恋。西方美学认为,由完善比例的“数”构成宇宙和谐的节律,而人按照数的原则在寻找体型的比例,并发现黄金比、人体比例、柱式等的几何规则,又将形式美的规律描述为比例、尺度、均衡、节奏、韵律、对称、秩序、变化、统一、序列、重点,然后总归于和谐。古典盛行的希腊雕刻与建筑是人类和谐的最高典范。

结语

法国雕刻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尤其是我国传统的建筑艺术所表现出的灵动的、虚实的、流动的、序列的空间之美。对建筑空间之美的了解是全方位的,这不仅要建筑师全身心地投入和对文化、社会的深刻理解,还需要有对娴熟设计技巧的运用。我们期待中国出现更多具有魅力、体现民族文化的现代新建筑。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新世纪出版社,1996.

[2]吴梅.中国传统室内环境的诗意空间初探[D].室内设计.1994(01).

[3]陈志华.北窗杂记[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有关中国传统建筑论文范文二:探析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传统文化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 传统文化 历史内涵

论文摘要:建筑被誉为“石头的史书”、“凝固的历史”,是包罗万象的空间艺术。透过那斑斑驳驳的一砖一石,人们能够从中解读出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中国传统建筑是华夏文明的历史积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传统文化中的礼制,宗族家庭观念,“天人合一”的思想精神都影响着建筑的布局,建筑环境设计和装饰风格等,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意蕴。

建筑,是指供人们进行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它除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外,还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具备很独特的审美价值。建筑的文化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从纵的方面看,建筑具有时代性的差异;从横的方面看,建筑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差异。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历史渊源以及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建筑风格的多样性。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与西方古建筑的砖石结构体系相比,中国古代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土木结构体系。这个体系的特点是用木料做成房屋的构架,先从地面上立起木柱,在柱子上架设横向的梁枋,再在这些梁枋上铺设屋顶,所有房屋顶部的重量都由梁枋传到柱子,经过柱子传到地面。而用土、砖、石或者其他材料筑成的墙,只起到隔断的作用而不承受房屋的重量。

中国的古代建筑主要有两大类,一是表现帝王活动、生活的宫廷建筑;二是表现人民生活、活动的民居建筑。这两大类建筑与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有着一种直接的、密切的联系,使得中国古代建筑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本文中,笔者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建筑中体现的传统文化。

一、“礼制”与中国传统建筑

君主专制是我国古代社会的政体形式。“礼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很重要的。所谓“礼”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秩序,是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等级制度。孔子是“礼制”的忠实维护者,他的“克己复礼”等主张,都反映了礼的重要性。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同样存在壁垒森严的等级,从建筑的布局、形体、结构到装饰设计,处处皆凝结着强烈的政治伦理规范,以显示上下有序、尊卑有别的礼制。这就是建筑中的“礼”。宫殿建筑中,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为“殿”,与家人生活起居之处为“宫”。故“殿”的面积与构件都以大为美,以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来显示皇权至尊。“宫”的建筑规模则据主人的身份而定,皇帝的起居宫最大,其次为皇后及其妃嫔所居之宫。明清故宫中,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整个建筑群中最雄伟宏大的部分,居中而立,统摄全局,是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后宫中皇帝起居的乾清宫规模最大,其后为皇后起居的坤宁宫,再次为妃嫔所居的东西六宫,皇室家族内部的贵贱尊卑,由此都可见一斑。

民居建筑的等级限制也是极为严密的,各朝统治者甚至以律法的形式来加以规范。各级官员的府邸建筑,都是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的。建筑装饰的伦序等级十分明显。例如:基座是中国传统建筑常用的装饰手法,一般的民居只能用普通台基,官品较高的府邸可用较高级台基,惟有皇家建筑和佛寺庙宇,才可以用“须弥座”。这种座式原为佛像底座,寓意以须弥山之高显示来佛的崇高和伟大。皇家建筑借用“须弥座”寓意皇权的至高无上。屋顶式样的不同也代表民居的不同等级,四面坡顶多为皇室和庙宇专用,歇山顶多是达官贵人的宅院,普通百姓的居室多为硬山顶。此外室内装饰中常用的天花、彩画等也分不同等级,严禁违礼僭用。 二、“宗族观念”与中国传统建筑

宗法家族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儒家所倡导的宗法伦理在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后,这种观念的影响更是无处不在。中国传统建筑也时时处处都体现了宗族观念和思想。

中国传统的居室建筑,是对宗族家庭伦理最形象、最生动的阐述。就平面布局而言,民居的分布多由若干单体建筑来组合构成庭院,再由一个个庭院组成村寨。庭院为同祖同宗家庭生活起居之处,村落为同姓同族之人交往活动之处。这种布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强调族群而淡化个体,增强了家庭的凝聚力。充分体现了传统家族的宗法特质。民居庭院内部的布局也内涵丰富。为了体现父尊子卑,长幼有序,一般皆将家长所居的正室安排在正上方,同时也安排有祭祀祖宗或家庭集会之地。在“堂”的两边,对称排列东西两房,归子辈居住。相对于“堂”,房为从属地位,这与居住者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吻合的。同时,由于堂为家庭居室中最尊贵的地方,代表同宗集会之地,故人们习惯上以“堂”称父系亲属;母系的亲属不是同祖同宗,故而不能算是同“堂”之后,遂以“表”称之。出于室正房偏的观念,人们称结发妻子为“正室”称妾为“偏房”。同时,为了限制和规范妇女的行动自由,妇女的居室一般被安装在幽深、封闭的院落后部,故传统社会习惯称妻为“内室”。一般情况下,妇女不能擅自步出院外,外人亦不能轻易入内院。古人将妇女之居称为“闺房。

三、“天人合一”与中国传统建筑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中最重要的思想观念之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又强调人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投入。中国传统建筑绐终讲究人工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强调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和映衬,追求虚实相生,情境相映,曲折尽致,意有回境以达天人合一、浑然一体的境界。

分布在祖国各地的民居,其选址、布局、结构、色彩风格皆呈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与各地区自然环境相生相融。西南地区阴热潮湿,蛇虫出没,居室虚空而筑,幢幢竹楼掩隐在片片竹林丛中,拙朴雅致;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干燥少雨,黄土漫漫,其居室掘穴为窑,苍茫而古朴;江南水乡地区,湖泊纵横,星罗棋布,故居室傍水而筑,小桥流水,恬静柔美;东北平原地区,原野辽阔,寒冷干燥,故居室雕梁画栋,端庄厚重。在色彩的应用上,北方自然色彩单调,故建筑的装饰色彩浓重热烈,红墙朱门,黄瓦绿窗,色彩热烈鲜明。南方植被丰富,自然色调丰富多彩,故建筑物多采用天然原色,粉墙黛瓦,褐柱青砖,幽雅而自然。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园林建筑,是对自然山水的再现。所谓“虽为人作,宛自天成”,指的就是园林中的建筑设计尽可能排除人工雕琢的痕迹,遵循自然山水风景的规律,效法自然,渲染野趣。为了与周围环境协调,建筑往往不得不改变某些固有的特质。如对线条的处理,建筑作为人工创造物,直线是其人力之美的象征,而自然山水风景却多为柔和、流畅的曲线。

中国传统建筑作为华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载体,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那些独具匠心的建筑布局,雅致唯美的建筑装饰,缤纷绚烂的建筑色彩……无不让人感慨中国传统建筑的极致之美。同时,中国传统建筑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能引发人们对历史、自然,人生的无限感悟。让人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参考文献

[1]林皎皎.中国古代建筑与传统文化[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1).

[2]马齐飞.中国建筑与传统文化关系的思考[J].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9,9(9).

[3]姜晓萍.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文化意蕴[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0,12(1).

[4]马玉鹏.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思考与研究[J].小城镇建设,2000,(12)

有关中国传统建筑论文相关文章:

1.传统建筑论文

2.关于大专建筑毕业论文范文

3.传统文化本科生论文范文

4.有关传统文化结业论文

5.关于传统文化毕业论文范文

有关中国传统建筑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