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
相关话题
导语:时间像一张网,投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时间是公平的,你交给它什么,它就还你什么。时间是土地,你的行动是播种,种什么收获什么。管理好自己时间的真正意义便是为了避免浪费更多的时间,也就是尽量安排得让我们能够在同一时间做更多的事情,提高自己使用时间的效率,提高工作效率!
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
分析时间运用现况
请以十五分钟为单位,记录你每天的时间花费方式,请别偷懒,三四天后,你会恍然大悟,为何自己总是学莫文蔚,成天嚷嚷着“没时间,我没时间”啦。
列出生活目标
接下来,请把你现阶段的生活目标明确地列出。嗯,在这儿要写的,是全方位的生活目标,包括了工作、人际关系(家人及朋友)、个人保健(运动、保养等)以及自我实现(嗜好兴趣、学习进修)等各方面。别忘了,一个平衡的生活状态,才是真正丰富的生命成就,对吧?!
排出重要顺序
现在则要把每个订出来的目标,依序列出其重要性。请记得运用80/20原理,80%的绩效,往往来自于20%的事项,快快找出那重要的20%活动吧!
以周为单位做规划
最好的时间安排是以一星期为蓝本,如此既不失其全面性,又能保有适应变化的弹性。
排定每天的生活计划
为了要达成一周生活目标,每天都该有需完成的进度分配。定进度请愈具体愈好,例如“写企划案两小时”就十分模糊,改为“完成企划案前两大项”就好遵Ñ多了。
善用身体的自然律动
你知道吗,我们身体依照内在的生理时钟,在一天之中有着不同的能量表现,如果能顺着生理律动来安排时间,那就事半功倍了。
* 早上9点到11点(企划时间):此时我们的思考、组织、计划能力最强,反应最敏捷,最适合用脑超多的企划工作。
* 早上11点到中午12点(决案时间):短程记忆和推理能力在早上11点到达高峰,而近中午时则是作出复杂决定的最佳时机,因此这段时间用来开会很不错。
* 下午1点到2点(创意时间):在下午2点左右,我们的想象力最会遨游,因此若要写写信,作作诗,或想些新点子,就快趁现在啰!
* 下午3点到5点(整理时间):在下午3点,身体各功能都跌停板,最适合做些不太需大脑的事,例如回电话、打字、整理档案等。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此时长期记忆还不赖,所以复习外语、恶补新学习的工作技能等,都是好做法。
* 下午5点到7点(运动时间):我们的体能在下午5点达到最高峰,反射动作快,身体Ð调能力佳,想健身瘦身的你,快换上运动服,用力流汗吧!
由难到易,不要拖延
一旦订出了每天的生活计划,就得好好遵守才行,要不就前功尽弃。如果你也如我一般,感到知易行难,那就来个狠招,找位好友来相互监督,甚至订出惩罚条款,给自己更多动力。
不要一切事必躬亲
时间只会消逝,不会增多。因而能不自己做的,就千万别累坏自己。挑出别人可代劳的事项,以及你该说“不”的活动,就这么说定,把这些事情避开,留出时间做真正重要的事情。
留出弹性空白时间
请别想把时间表排得分秒必争,这样只会增加压力,而减少产能。活动间留一些空白,以便应急,或是用来调整心情。
做了总比没做好
如果你是个完美主义者,总是得等到“准备好了”才行动,那就很可能会成了“一直心动,却无行动”的拖延大王。相信我,像你这样的自我要求超高者,表现是不会太离谱的。所以当心中那个“再计划看看”的声音又冒出来时,别忘了大声吼回去“先动手看看”,大不了可以再修正嘛,对吧?!
别总是一心多用
有时,你的确可以,也应该一心多用时间。例如搭车的时间也看书,一石二鸟,再加听音乐,一石三鸟。然而如果按这个原则安排所有的时间,那恐怕就要天下大乱。学学禅宗的精神,一次只做一件事,唯有专注于某个当下,才能免去焦虑,创造奇迹。
如何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时间?
1掌握时间管理的基本原则
时间管理的对象不是时间,而是每时每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件,探索的是如何减少时间浪费,以便有效地完成既定目标。时间管理的关键是把每一件事情都能够控制得很好,合理有效地利用可以支配的时间。时间在使用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基本原则。如果我们掌握并遵循这些原则,就会使时间很好地为我们所用;如果不了解、不遵循这些原则就可能将时间浪费。
(1)方便性原则
时间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节约时间,有效利用时间,不管采用什么方法,使用什么工具,都应该坚持把方便性作为第一原则,只有做到了方便,才能快捷、熟练、高效。如果采用的工具、方法过于复杂,或自己不熟练,只能浪费时间,得不偿失。尽管我们进入了网络时代,但就时间管理的工具来讲,传统的笔和纸仍然是方便、快捷的;就时间管理的方法来讲,制定一个简单的日程表仍然是灵活、高效的。
(2)80/20法则
20世纪初期,意大利经济学家兼社会学家维弗利度·帕累托提出了“80/20法则”,即在任何特定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20%),而不重要的因子则占多数(80%),因此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数因子即能控制全局。将“80/20法则”用在时间管理上,就是20%的工作时间会带来所有效益的80%。也就是说,处理最重要事务的20%的时间,将会带来80%的成效;而如果将工作花费在琐碎的多数问题上,就算花了80%的时间,也只能取得20%的成效。“出色”地完成无关紧要的工作是最浪费时间的。所以,科学时间管理,不仅需要停止浪费时间的行为,更要有清楚的任务规划和管理意识。在控制时间总量的前提下,把高效的时间用到高效的工作中,进而把20%的时间持续扩大化。
(3)排出优先顺序原则
我们的工作可以按照两个维度划分:一个是工作的紧急程度,另一个是重要程度。对四种不同性质的工作采用不同的策略。
紧急而且重要的工作:指处理危机性事件,完成有期限压力的工作等。一般包括设备出故障,产品质量出现问题,与客户洽谈业务等。对这类事一般都不能马虎,必须花上整天的时间来处理,直到解决为止。
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包括远景规划、创新、人才培养、组织协调、锻炼身体等。这类事务看起来一点都不急迫,可以从容地去做,但却是要下苦功夫、花大量精力去做的事。
紧急但不重要的工作:包括接听电话,处理不速之客来访等。只有在优先完成重要工作后,再来考虑这类事件。这类事务也需要赶快处理,但不宜花过多的时间。
不紧急也不重要的工作:包括可去可不去的应酬、冗长而无主题的会议等。
四种不同性质事件的表现形式及其影响和效果。
(4)计划性原则
做事要先有计划,事先对时间进行全面规划,以提高时间的有效利用,通过计划获得清楚的想法,以便采取清晰的行动。计划可以按时间,也可以按照项目。计划中时间间隔的长短,取决于时间在该项目中价值的大小。如果时间很紧迫,就要有更短的时间间隔。一个准备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通常是按天做计划的,一个正在考试的人是按分钟做计划的,一个百米比赛的人是按秒做计划的。
2克服时间碎片化
随着智能手机、手提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普及,微信、微博、短信、邮件等成为人们随时随地进行沟通联系的手段。工作时间里,我们收到越来越多的与工作无关的信息,手机不停地响使得我们难以全身心地投入重要的工作,甚至时不时地看微信和邮件,生怕错过什么重要的信息。生活中,出门离不开手机,在家离不开屏幕,各种手持设备让我们随时随地在回邮件,我们连睡觉都跟手机在一起。手机屏幕、电脑屏幕和电视屏幕,这三幕将我们的时间分割得越来越零碎,我们的注意力越来越难以集中。
2004年,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信息学教授格洛里亚·马克(Gloria Mark)带着她的研究生在两个美国的科技公司对那里的员工做了1000个小时的观察。他们发现,办公室里的员工平均每11分钟就会被电话、电子邮件或同事打扰一次,而他们的注意力重新回到早先的任务上则需要25分钟之久。
神经科学家研究显示,人们着迷于微信、微博,有种无法抑制的冲动去查看最新消息,这可能与大脑中的多巴胺有关。多巴胺是一种在大脑许多区域都会分泌的物质,它促使人们去寻找报偿,它让人们“想要”。有了互联网,由多巴胺带来的欲望能够快速得到满足。比如想要跟朋友说话,那就立即发一条微信给他,在半分钟之内就得到了回复,然后你就想要继续回复。这形成一种“想要”和“满足”的循环,每一次满足都带来更多的欲望。电子设备持续提供社交信息,而我们不知道新的信息在什么时候到达,也不知道新的信息是什么,这是造成设备令人成瘾的最重要原因。
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对于一个想要有所成就的知识型员工来说,如何高效工作、合理利用时间、把时间花在“刀刃”上,不仅是生活在信息社会所要面临的技术性难题,也是必须具备的管理技能。而克服时间的碎片化是重中之重。以下是一些具体操作方法。
设置“安静时间段”。结合自己的工作特点,每天设置一个或多个“安静时间段”,这段时间里不拿手机,不上网,不看电视。集中精神从事重要的工作,看书,思考;或者专心致志地与家人、同事交流、沟通。我们不能高估自己的自控力,物理隔离永远是最简单、最有效方法。
集中时间处理信息。无论是手机中的微信、短信息,还是电脑中的邮件,很多是“不速之客”,用不着立刻、马上去处理,可以空闲的时候再浏览、回复,不会有什么影响。不要成为信息俘虏,也别幻想自己可以做到一心二用。即使我们在短时间内可以一边看书一边发微信,或是一边接电话一边处理手中的活儿,但差错率非常高,常常需要返工。
批量处理事情。批量处理事情最适用于将那些需要时间不长的零碎工作放在一起做,分时间和空间两种。现在打电话给客户,就把明天安排的客户的电话都找出来,集中打电话沟通,这是时间上的批量处理。把同一区域或附近区域的客户,尽量集中在同一时间段拜访,可以为你节约不少时间,这是空间上的批量处理。
利用零碎的时间。利用零碎的时间是个好习惯,是世界上很多成功者的习惯。一天中,我们有很多个零碎时间,如等电梯、等公交,上下班的路上等。调查发现,每天利用路上的时间学习,一年至少可以多出600小时。在零碎的空闲时间,不妨想想自己将要拜访的客户,想想自己的开场白,对自己的下一步工作做一下安排。
创造高效时间区。我们可以创造高效时间区,即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更多的事情。比如,平常上班的时候,比大家都早到半个小时,或者晚走半个小时,在这一段没有人打扰你的时间里静心考虑一些事情。
建立高效率的环境。比如办公桌上的物品,要根据自己的习惯摆放,如果你习惯用左手,那么你的电话应该放在右边,这样你可以右手接电话,左手写便条。每个人都要有物归原位的习惯,这样就不用花时间到处找东西,减少时间的浪费。
瘦身朋友圈。信息时代,物理距离不再是人们交流的障碍。因此,我们的朋友圈不断增大,需要联络的朋友越来越多。有小学同学、中学同学、大学同学,有以前的同事、现在的同事、客户、供应商,有家人、邻居、七大姑八大姨,有坐火车、乘飞机认识的,有吃饭、购物时邂逅的。生活和工作中没有朋友不行,盖洛普调查发现,保持持续高效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在工作上至少有一个好朋友。建立一段健康的友谊,可以是补充精力的丰富源泉。但过多的朋友必然会分散我们的精力,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时间管理本质上是精力管理。过多的朋友使得我们的身体、情感、思想和精神的能量被无情地滥用,如不能得到及时的恢复和补充,就会影响效率、激情和创造力,或者在很多地方只是蜻蜓点水,却很少真正全身投入。
3记录、分析与改进
“忙”几乎成为多数知识型员工共同的写照。但有时候,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而忙,忙成为生活的本身。时间管理的本质是要能够主动、有效地控制时间,让时间为人服务,而不是整天追赶着时间的脚步,工作匆匆,生活也匆匆。
(1)记录时间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是2014年很火的一句歌词。知识型员工也需要问自己,时间去哪儿了?为什么总是那么忙乱?首先要记录自己的时间。根据自己的情况将每天的时间分成若干段,可以1小时为一段,也可以2小时为一段。睡觉前或第二天将活动事项填入相应的时间段。如果可能,还可以记录对活动事项的计划用时、实际用时以及超时原因。
(2)分析时间
一段时间后对记录进行分析,时间的计划性如何,是否经常超时,主要的时间用在什么类型的活动上了,用在重要但不紧急工作上时间占比,统计各类活动的频次,等等。同时,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时间浪费。
因没有制订计划而导致时间浪费。
因不好意思拒绝而导致时间浪费。
因拖延而导致时间浪费。
因不速之客的干扰而导致时间浪费。
因电话、微信、短信、邮件等的干扰而导致时间浪费。
因会议过多与过长而导致时间浪费。
因文件资料杂乱无章而导致时间浪费。
因上下班交通而导致的时间浪费。
因应酬所导致的时间浪费。
因“事必躬亲”而导致时间浪费。
因与他人缺乏沟通、协调而导致时间浪费。
由上司所导致的时间浪费。
(3)改进时间管理
改进时间管理的方法有很多,关键是要有针对性。一般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减少电话干扰。阻挡推销、广告类的电话;集中时间回复电话,避免煲“电话粥”。
减少不速之客。客观分析会谈的必要性,有计划地约人和接受来访;事先设定会谈时间,对会谈内容有效控制,抓住关键内容。
减少无效会议。如果是自己决定召开的会议,要明确会议的目的、议题、预期效果,控制会议人数,保证会议不偏离主题;如果是参加上司或同事安排的会议,发言要简明扼要。
提高计划的有效性。养成凡事有计划的习惯;按照紧迫性和重要性对工作进行划分,制定工作的优先次序;每天预留20%时间来处理偶然事件或危机,总结突发事件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与同事或上司就工作内容、目标等达成一致。
有效授权。改变大包大揽的想法和做法;善于发挥下属的特点和优势;明确授权的标准、完成期限。
克服拖延。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工作要求;确定工作的结点,制定进度检查的方法、步骤;改进工作方法,力戒“完美主义”;减少干扰。
学会说不。明确工作原则,对于违背这些原则的人和事坚决拒绝;计划好工作计划和优先次序,主动行动;克服“老好人”思想和要面子心理。
避免文件杂陈。在特定的时间整理、处理文件,养成清理桌面、电脑的习惯;对文件资料进行分类、标注。
4把部分时间投资于未来
知识型员工需要把部分时间投资于未来,学习、总结、积累是典型的投资于未来的方式。一些人借口忙,而忽略学习;一些人不善于利用业余时间,将大好的时间用于没完没了的应酬和玩麻将上;一些人看到别人悠哉乐哉,自己也无所事事,殊不知别人可能学习累了才玩,或者在玩中思考。松下幸之助先生曾经说过:“想知道一个人会有什么成就,可以看他在晚上做什么。如果能够善用晚上7~10点钟的人,他的成就将比一般人高出两倍。”
管理好自己时间的方法:
一、制定一个合理的工作计划
许多管理者常以“没时间”作为不做计划的借口。但是,越不做计划的人越没有时间。时间只给那些合理安排工作的人。“乱成一锅粥”就是那些不作计划的人的工作写照。因此,有一个概念可以引入,将做计划的“时间”当作一种节省时间的投资。
在无意外发生或无正当理由的情况下,最好不要修改计划,应尊重已订立的计划,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做计划了。
二、做好完善的工作记录
忘记上司交代给我们的事情,忘记下属向自己汇报的市场情况,约客户的时间和你要参加一个重要会议的时间竟然是相同的。每天总是要重复听那些已经听过的事情,干已经干过的事情,所有这些都是因为你没有一个好的工作记录。
工作记录可以让我们每天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达到节约时间的目的。因此,一个习惯随时记录工作的人当然是一个高效的人。
三、确立目标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自己的事情、别人的事情、紧急的事情、重要的事情、或者是闲散的事情,我们该怎样分配自己的时间,有效地完成这些工作呢?以下几点原则可供参考:
1.要事永远放在第一位
现实生活当中,许多事情并不是独立的,往往是交叉重复的。当制定了计划和目标,合理地将时间分类后,这时出现了一个矛盾,许多事情都需要在同一时间完成,而你又分身乏术,例如:你正要去和客户谈生意,秘书却告诉你一个重要客户投诉需要你亲自处理……。类似这些事情总是在干扰着每一个人的计划和目标,那么该怎么处理这些矛盾呢?
首先将事物以紧急性和重要性为标准分为四大类,如下图。
紧急而且重要的事情:危机、紧急的问题、有限期的任务、有限期的准备事项、有限期的会议。
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准备事项、预防工作、价值观的澄清、计划、关系的建立、真正的休闲充电。
紧急而不重要的事情:干扰、信件报告、突发事件,许多凑热闹的活动。
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细小而忙碌的工作、一些电话、浪费时间的事、逃避性的活动、无关紧要的信件、邮件、party、聚会。
高效能的人士在处理工作中掌握了一个基本原则:要事第一原则。他们总是先处理右上象限的“重要而紧急的事情”。在工作生活当中,他们处理问题的焦点是要事,尽可能处理那些“重要而紧急的事情”和在左上象限上的“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从而减少右下象限的“紧急不重要的事情”的发生。他们知道不要被那些琐碎的小事所牵绊,不能把宝贵的时间花在“灭火”的工作上。所以高效能人士总是有充足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
2.确立正确的目标
孔乙己知道“茴”字有四种写法,可见其当初对学习何其努力,但是这种学问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一点意义。这说明他错误地订立了学习目标,事倍功半。
3.确立切合实际的目标
一个不切合实际、凭空想象、好高骛远的工作目标,惟一的作用就是浪费制定者、执行者的时间。
4.目标必须书面列明
我们应把书面列明目标当作一个协议,一个与自己签订的协议,上面规定了自己应尽的各项义务,必须很努力地工作才能确保遵守协议,这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动力源泉。
5.目标必须有时限
给自己一个工作完成时限往往是提高效率的好办法,它能避免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内因消耗上,时刻提醒你现在已经是该做事情的时候了。很多销售人员都有这样的经验,自己需要完成的工作总是在最后半小时或者是最后一个晚上熬到半夜才做完,而在开始做这项工作之前的许多时间里,虽然无所事事,却不断安慰自己还有很多时间去做它。我们需要切实可行地给自己安排一个目标时限,确保按照计划执行。
四、选择完成工作目标的途径
1.合理分配自己的工作
将自己的工作分门别类列出明细,然后再按照一定的属性归纳:如:A.必须自己完成的工作;B.可以交给别人完成的工作;C.需要和同事协同才可完成的工作……,然后再分别判断这些工作的重要紧急程度,一项一项去完成。为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笔者建议在同等重要和紧急的工作当中,先集中精力去完成“必须由自己才可完成”的A类工作,然后再完成C类“需要和同事协同才可完成的工作”,至于B类工作,最好交与别人去完成,这样就会有时间去完成更多自己应该做的工作。
很多管理者在这一点容易糊涂,将自己大量时间消耗在那些谁都能干的日常事务当中,而没有时间对核心工作多做一些。从这个角度来说,“授权”是一个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好办法。
2.寻找最佳完成途径
将每一项工作的完成途径逐一列明,从中找到最佳完成途径亦是一个好办法。
3.提前列出工作日程表
实践表明,《工作日程表》可使工作有更多的计划性,保证我们准确无误地按照“要事第一”的原则做事情,避免那些不重要的突发事情、社交应酬等对你的干扰。工作日程表的形式各种各样,最常见的如上表。时间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不以人类意志转移而改变,只有那些合理安排时间、运用时间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更高的工作效率!
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