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关的毛概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同时也是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丰硕成果。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关的毛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关的毛概论文篇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源》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内涵,最后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全新的命题。
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theory's formation, the developing process and the connotation, have formed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system info this brand-new proposition finally.
关键词:中国式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Key words: Chinese style socialism,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system info
作者简介:樊立芳 女1982- 籍贯:河北省石家庄市 河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中国特色”概念的提出
1949年建国之初,由于苏联是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是严格按照苏联模式来进行的。随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弊端的暴露,毛泽东提出了要“以苏为戒”,并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但是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直到1957年1月3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关于音乐的文章,其中两次提到“中国特色”这个概念。文章指出:“中国的老百姓欢迎具有中国气派的、中国特色的音乐曲调,这一点是用不着怀疑的。我们的音乐家目前要多多发掘和继承我们祖国丰富的音乐遗产,并在这基础上创造出具有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音乐来。”中国人民觉得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词语,从这时起,“中国特色”开始逐渐被应用到艺术、经济、科技等社会领域。但是由于当时人们对社会主义认识水平的限制,以及后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反右斗争扩大化”、“文化大革命”等挫折,“中国特色”这一概念始终没有被提到政治的高度。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孕育和提出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等领导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呼吁而来的将是一场思想上的大解放。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为全党的共识。
1979年3月21日,邓小平在会见英中文化协会执委会代表团时说:“我们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概念与西方不同,我姑且用个新说法,叫做“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①1979年3月30日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邓小平发表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他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②同年10月4日,邓小平在各省、市、自治区第一书记座谈会上讲到:“我们开了大口,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后来改了口,叫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把标准放低一点。”③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④1981年11月17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财政部长唐纳德.里甘时提出:“搞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我们的新提法就是建立一个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⑤“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的提出使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呼之欲出。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十二大开幕词指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但是,邓小平并没有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内涵、特征和建设途径展开论述。
1984年6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第二次中日民间人士代表团时提出“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⑥并且首次提出了“这条道路叫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⑦至此,人们开始使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但是在这一时期,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局限于对外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和“一国两制”几个方面,没有形成一个理论体系。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涵的丰富和完善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召开。党总结改革开放经验,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并把其内容归结为12条: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基本问题。这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基本轮廓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始构建。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这次谈话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比如,关于改革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提出了“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⑧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始不断完善。
1992年9月党的十四大召开。十四大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使用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前冠以邓小平的名字是因为邓小平在这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次大会把其内容归结为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9个方面,并强调它第一次回答了如何建设和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这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已经走向成熟,并将在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
为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加完善,1995年中央批准中宣部出了一本《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第一次把邓小平理论体系由9个方面扩展到十六个方面。增加了思想路线、社会主义本质、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军事和国防建设理论。这样邓小平及其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囊括其中。
1995年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念,省略了“同志”二字,使表述更清晰、简洁,而且同马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相对应。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召开。十五大把“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直接称为“邓小平理论”,并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大会认为邓小平理论己经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召开。大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概念,并把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所形成的理论成果概括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继邓小平理论之后又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
十六大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一系列新的理论成果,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随着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人们不禁思考这些理论之间究竟有什么内在联系。其实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一直在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任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产生的理论。又因为这一系列理论是党的领导人及其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加上“体系”二字,形成了十七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科学命题。
2007年9月,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重大命题。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的十七大将上述几个重大的理论成果统一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表示,揭示了这几个理论成果的内在联系。
十七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今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向前推进,肯定还会涌现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的理论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仍然会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名称,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丰硕成果。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世界各国多样化文明的发展,继续拓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新境界,就一定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获得新的发展。
注释:
①②③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第496、502、563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第237页
[3]⑤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第208页
⑥⑦⑧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第63、65、373页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徐志宏、秦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张旭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的形成过程》党的文献2008年第1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关的毛概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