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分类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实践中,为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所采取的财政政策分类为稳健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关于财政政策分类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财政政策分类
稳健的财政政策:
1、从总量上看,既不继续大规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扩大赤字规模,使税收持续过快增长;也不全部停发长期建设国债、不放弃已采取的、被实践证明具有“稳定经济和结构优化相结合”效果的“结构性”减税措施,而是把握一定的力度,使长期建设国债规模、财政赤字规模、税收增长处于一个合理的区间。
2、从结构上看,实行“有保有压”,一方面促进瓶颈、短缺部门的发展,另一方面控制那些偏热行业的发展,以减少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扭曲。
实施稳健财政政策要注重投资政策导向调整、税收政策的结构性调整、促进科技进步、构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注重与货币政策的恰当配合。实行稳健财政政策的核心是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具体就是注重把握“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既包括财政收支供需总量的调控平衡;又包括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结构的调整与均衡发展。稳健的财政政策是一个国家根本的、长期的财政政策,不是保守的或停滞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是规模与效益、速度与质量相统一的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
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其特定的经济社会背景和特定政策含义:1)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政策作用大小的比较意义而言的。2)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我国结构调整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而言的。3)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一种政策类型,而是一种政策措施选择。积极的财政政策具有阶段性、定向性和复合型。所谓阶段性,是指在我国出现了需求不足,投资、出口和经济增长乏力,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剧等特殊情况下,在政策环境允许的限度内,所采取的一种阶段性或暂时性的适度扩张政策。所谓定向性,是指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在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完全到位,企业机制转换也尚未完成,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十分突出等情况下,不宜也不能实行全面扩张的财政政策,而只能实施既有利于增加投资、开拓市场、扩大消费,又有利于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体制改革深化的财政政策,即应该实行定向性的财政政策。所谓复合型,是指扩大内需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因此积极财政政策的运用,就其自身而言,没有局限于扩大财政投资这一个方面,而是以扩大需求为主旨,注重多项政策手段的综合运用,体现了政策复合性。
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
加强收支管理、整顿财税秩序、努力增收节支、控制财政赤字。具体措施是全面强化税收征管,使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相适应;坚持量入为出,控制支出总量,优化支出结构,保证重点需要,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使财政支出的增长低于收入的增长;压缩财政赤字,控制债务规模;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
财政政策的形成发展
财政政策是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而不断发展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受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制约,国家不可能大规模组织社会经济生活。奴隶主和地主阶级的财政政策主要为巩固其统治地位的政治职能服务在资本积累阶段和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统治者一般都推行掠夺性财政政策,以加速资本积累的过程。
早期的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实行简政轻税、预算平衡的财政政策,以利于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益激化,政府的经济职能逐渐增强,财政政策不仅为实现国家政治职能服务,而且成为政府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工具。
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产生,财政政策成为调节经济、挽救经济危机的重要手段:常常在经济萧条时期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刺激社会总需求,加快经济复苏;在经济高涨时期,则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以减少社会总需求,延缓经济危机的来临。
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国家集中了全体人民的意志,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能自觉地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制定财政政策。一方面促进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一方面组织和协调社会经济生活,为巩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服务。
财政政策分类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