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街区制新旧有别 西城区三里河已先行
日前,有记者发现,之前所说的实现街区制的转变,要“打开”街区、加密城市路网的试点,已经在北京启动。
3月10日从市规划委获悉,在西城区三里河区域中,一条处在建筑物、大单位夹缝中的5米宽便道,将拓宽成为城市支路。市规划委近日已经启动公示。这是《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颁布后,北京发布的首个试点项目。
三里河率先“打开”街区
西城区三里河一直都是部委聚集、道路路网密度偏低的地区。西城区政府也一直在为这个区域的交通问题发愁。这次将小巷提升成市政路,就是为了改善三里河南横街与月坛南街之间的通行条件,与三里河南横街、月坛南街形成较为完整的道路循环系统,缓解周边居民交通出行难题。
从新版规划图上可以看到,这个方方正正、宽度达到250米的地块,会被一条市政路纵穿。市规划委说,这条现状为长220米、宽5米的小巷,将直接拓宽为18米的规划道路。在新版方案中,这条小巷将沿着四十四中东侧围墙向东拓宽至18米,并设置为规划道路,将原综合商业金融服务业用地及基础用地性质调整为道路用地。
一位规划师说,18米宽的道路设计,意味着这条小巷将升级为城市支路。以后想从三里河南横街穿到月坛南街上的车,不用都堵在几条小巷中了。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说,根据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这次的规划调整正在进行公示,听取公众意见,公示期限不少于30日。如果公示通过,这个项目有望在近期启动实施,为这个较为拥堵的街区疏通“血管”。
实探:5米宽的楼间“缝儿”要变交通要道
三里河南二巷的实景看上去真和上世纪90年代遍布城市的任何一条小巷差不多。从北口往南,穿过凌乱的架空线、灰突突的电线杆,各种高矮不一的招牌,顶到头儿就是财政部大楼。道路两侧一边是四十四中、万方西单商场,另外一边则是几栋大楼。
三里河南二巷就像是峡谷中一条歪歪扭扭的夹缝道。这条夹缝道上还有一些小门脸儿,招呼着五金建材的生意。小门脸儿前头停着一排面包车,看样子都有些破损,而且大多是外地牌照。市规划委发布的信息显示,这条道路的宽度只有5米左右。停上这一溜汽车后,几个比较狭窄的地方,行驶的机动车得卡着小道的马路牙子才能过去。
这条道已经有多少年了?在市规划委的图纸上,本没有这样一条道,从月坛南街向南,是一片方方正正的规划用地,可以看成是一个大街区。这个区域的位置是北到月坛南街,南到三里河南横街,东到如今的三里河南一巷,西到如今的三里河南三巷。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过去,这里是一片菜地,上个世纪50年代选址在此建设国家机关楼时,和相邻的四十四中形成了这样一条楼间“缝儿”。因为地处三里河村以南,为自东向西第二条楼间通道,才在1981年时定名为“三里河南二巷”。
要说起来,这三里河南一巷、南二巷和南三巷,都是在成片的大楼间留下的楼间通道,但如今却因为、商场、国家部委和大型住宅小区,聚集的人流使得这几条夹缝成了“交通要道”。
北京市规划部门:推广街区制将新旧有别
此前,从北京市规划部门获悉,在推广街区制方面,北京市将对单位大院和住宅小区、新建社区与已建成区分别按照分区分类、新旧有别的原则加以考量。
北京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这有利于改善城市交通微循环。目前,城路网间距大、密度低。这与单位大院和封闭社区的巨大尺度不无关 系,导致微循环系统不畅,道路快慢不分,加剧了骨干路网的交通压力,造成交通拥堵。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促进公共资源共享,增强社区活力。
对于北京市新旧有别的原则,该负责人介绍,新建社区主要通过把控地块尺度来确定适宜的街区规模,形成合理的路网结构、宜人的空间环境。在城 已建成区,要综合考虑地区交通条件、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及居民意愿等因素,通过存量更新打通断头路,改善微循环,促进资源共享,实现“一刻钟生活服务圈”。
北京街区制新旧有别 西城区三里河已先行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