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教育专业论文参考

发布时间:2017-02-13 12:27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保证人民的受教育权是人们满足自身基本需要以及参与正常生活的根本前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等教育专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初等教育专业论文范文一:初等教育专业音乐课的教学探析

摘要:音乐是学校中进行美育的重要课程。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具有丰富的审美感受、高尚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判断,让他们在精神上、心理上取得完美的和谐的平衡,这是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应从音乐理论知识、视唱击奏(主要是简谱)训练、音乐欣赏、教学实践这几方面入手。

关键词:初等教育;、音乐;教学

音乐是学校中进行美育的重要课程。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具有丰富的审美感受、高尚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判断,让他们在精神上、心理上取得完美的和谐的平衡,这是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直以来,音乐课是师范院校初等教育专业的必修课,是审美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作为未来合格的小学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和学会正确的歌唱方法。自然大方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是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目标中应确立以系统学习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和循序渐进训练演唱演奏技能,不断掌握和提高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演唱演奏技法的课程基本理念,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音乐课程教学内容,为学生今后从事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打好基础。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对音乐知识没有一点基础,因此怎样在短时间让他们具备一定的音乐素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独立的音乐审美能力,该怎样开展音乐教学值得深思。

针对上述情况,在教学中应从音乐理论知识,视唱击奏(主要是简谱)训练,音乐欣赏,教学实践这几方面入手,实行整体教学,并自然地溶思想性、知识性、技能性、趣味性于一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一、乐理知识教学

基础乐理是一门音乐共同基础课,是音乐理论科目中一门系统讲授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课程,对学好相关课程和后续课程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些知识是学习、理解、表现音乐所不可缺少的。它包含的内容有:简谱、五线谱的记谱法、识谱法以及音程、和弦、调式调性的构成。在讲授的过程中要注意浅显易懂,不要过于枯燥,使学生能够理解它,只要理解了学起来才能更有兴趣,否则会增加学生的恐惧感。在乐理教学中还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联系视唱练耳课中所获得的感性材料加以印证,这样可以利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是获得音乐听觉能力、发展音乐思维、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基础。

二、视唱练耳教学

“视唱练耳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很重要的技能训练课。它通过学习技能的过程和运用学会的技能去感知音乐、欣赏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受到美的陶冶,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在学习中应给予学生在音准和节奏方面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要大量选用幼儿、少年儿童歌曲和音乐作品来训练,以简谱视唱为主。在视唱教学中应训练学生自行击拍,掌握稳定的击拍、击奏和速度。在要求掌握一定的视唱技能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准确歌唱的基础,从而能较迅速地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在节奏训练方面,节奏在音乐中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作用。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音乐节奏(单纯音符、休止符、附点音符等),并通过击拍和练唱,让学生体会各种时值及长短的搭配,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效果,从而增强节奏感。而且可培养他们掌握简单的多声部节奏的技能与相互默契配合的初步能力,进而为合唱与欣赏节奏复杂的乐曲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也能起较大的作用。

三、音乐欣赏教学

音乐欣赏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1.学会聆听。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音乐活动本质上离不开听觉对声音的感受,因此音乐教学根本上也离不开对听觉的要求,因此聆听音乐是音乐欣赏的主要方式。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聆听旋律、节奏、强弱、音色等。2.学会体验。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活动本质上离不开个体对声音的情感体验,因此音乐欣赏教学根本上也离不开对音乐体验的要求。体验音乐时不要想得太复杂,当音乐出现时尽量放松心情,让内心发挥想象自己去感受音乐的情感。3.学会理解。音乐无论起源于爱情还是劳动,音乐都是人类有目的的主体活动,因此音乐还和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相关。在欣赏时,通过聆听,通过自身的体验,联系音乐作品创作的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等人文因素,发挥自由想象与联想,静静体会乐曲所传达出来的欢乐、悲伤、狂怒或温柔,进而理解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而且在欣赏时,除了作一般有关知识的介绍外,要着重阐述某种音乐语言因素在塑造音乐形象、表情造意或构建乐曲结构的特殊功能与表现。”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大胆阐发对音乐的独立感受与见解。

四、加强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实践活动是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的一种教育形式。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去图书馆借与音乐相关的书籍,以及上网查阅音乐资料。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锻炼和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音乐活动,如:学校的文艺晚会、合唱比赛、校园歌手大奖赛以及社会上的一些演出活动等。

总之,承担师范院校初等教育专业音乐课的教师,要根据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在音乐知识方面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只是局限于会唱几首歌而已的这样的实际情况,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被培养成身心和谐发展、能认识美、评价美、创造美,并能改造世界的新人。

初等教育专业论文范文二:高职初等教育专业化学课程分层次教学的探究

[摘要]为了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在化学教学中,针对学生学科能力的特点,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策略,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处理,进一步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化学课程分层次教学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明显下降,不同学生在学习兴趣、认识结构、知识结构、个性等方面存在着客观的差异,呈现明显的层次性,因此,不少学者提出了分层次教学理论。首先,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95%的学生能够掌握我们所提供的事物,分层次教学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水平;其次,分层次教学符合教育最优化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要求,使他们在不同的目标导向下主动学习。

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我院在化学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中,采取了分层次教学法,根据学生能力及学科特点,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策略,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处理,使化学教学更好地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学科现状分析

1 生源的学科基础较差,高职五年专的生源主要是应届的初中毕业生,大多数是未能进入达标高中的学生;又因近年来初中化学课程未列入升学统考科目,从教师到学生均未引起重视,并形成一定的惯性。如今,学生进入高职院校,没有升学压力,对自己没有具体要求,仍在浑浑沌沌地过日子。我对我校07级245名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了一个问卷调查:对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从来没有想过的学生占了12%,曾想过的只占65%,对今后的生活和王作开始作准备的学生只有23%;26%的学生认为自己今后不能胜任小学科学教育,55%的学生不知道,只有19%的学生觉得自己今后能胜任小学科学教育。

可见化学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科学方法、精神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基础课程,既要遵循大纲的要求,又要给学生补上最关键的能力和情感的空白,所以必须进行教学内容和模式的最优化改革。

2 高职化学教材不能满足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需要。纵观目前我国的高职初等教育专业化学教育,从面上看,教学体系、培养方向、课程设置都是根据初等教育的特点,高职大专生的教育年限,因材施教,十分合理。然而,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仍然在科学文化方面无法满足小学教育的需要。最大的问题是:我们非常缺乏与当今科技日新月异同步的高职化学教材,高职院校现有的教材,大多与生源基础不相匹配:另一方面,化学教育除知识之外,还应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方法,对于未来的小学教师,担当儿童科学启蒙教育的重任,这种精神和方法是必备的,而学生学习现有的教材时很难领悟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和精神,只有机械盲目地重复几十年来不变的解答习题,照本宣科地操作实验,这些枯燥的理论和习题与当今无数新颖、引人入胜的科学探究的关系何在?学生怎能在探究中体验科学的魅力?

3 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教学模式自然沿袭中专化学的教学模式,缺乏明显的适合高职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长期以来,化学教育大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重知识而轻能力的考试考查,使学生厌倦了化学的学习。通过调查研究,学生在能力结构中的一些共同的薄弱环节,即学生在思维品质的深刻性、灵活性及对所掌握信息的提取整合能力、实验结果的运用和表述等方面的不足。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教学方式落后,偏重于机械记忆、理解和简单应用,被动接受老师知识的传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本应充分利用的实验来引导教学这个环节,很少给予学生实验探究的时间和方法的指导。由于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缺乏主动采集化学信息和现实生活中化学资源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演绎、推理、想象等思维训练,因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运用和操作的能力薄弱,对已掌握信息的整合能力、灵活迁移能力薄弱,概括分析能力差,导致表述不全面、不准确。当然,学生化学学科能力发展不平衡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差异是由多种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造成的。

二、分层次教学实践

1 分层考试,考试作为对学生课业评价的主要方式,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起着重要的调节和导向作用,实行分层次考试,以考促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分层次考试比分层次课堂教学容易操作,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的原有基础和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随着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这种差异更加明显,从上一届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对同一张试卷,有的学生感到轻而易举,有的学生却望而生畏。久而久之,有的学生感到学有余力,学习空间还没有被完全开发出来,考着没劲;有的学生却连学习的信心和勇气都会动摇甚至丧失,从而厌学甚至弃学(上课看课外书、做小动作、发短信、讲话等),认为反正怎么做都是不及格。因此从每一个学生实际出发,立足于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着眼于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与提高,面向全体,因材施考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所以我把化学试题根据难易程度分成A、B两个层次,A层题难易适中;B层题基础知识题占的份量比较大,相对比较容易,另外还有附加题。并对学生作了明确的交待,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时间答题。在期末综合评定成绩时还参考平时作业、提问等等,主要是使他们从对分数的斤斤计较的重压下解放出来,摆脱对考试的恐惧心理,树立信心,从而热爱学习,这样的分层次考试利于使学生考出信心、动力和前进的方向,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和主动发展意识。

2 分层作业。我不仅注重作业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检查与巩固功能,更强调作业的反馈功能和实效性,挖掘作业的教育价值,作业的布置与修改面向不同的学生体现层次性,不再是“一刀切”,而给出不同层次的作业供学生选择,譬如,对程度好的同学可以选做课后作业,简单会做的可以不做;对中等生除保质保量完成作业外,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对程度差的学生作业也允许选做,太难的题目可以不做,能理解教材,会回答问题就行,让他们学一点儿,会一点儿,会一点儿,用一点儿,突出学习能力的培养,杜绝抄袭应付作业,更重要的是在过程中让他们找到兴趣,找到自信。

3 分层要求,对于基础较扎实,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他们对学习有十分浓厚的兴趣,有超前学习的愿望,如果不加餐,他们会有吃不饱的感觉,老师的漠不关心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他们进步的速度,所以,要多加担子他们才能跑得更快,要求他们课前预习,找出重难点,鼓励他们超前学习,甚至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当老师,使他们具有成就感。对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能的学生,要求他们逐步提高自学能力,课前要预习,课堂上多提问他们,对学习上有一定困难,还不能完全通过自学掌握教材的学生,为使他们在学习上有一定的主动性,让他们和优等同学结对子,在同学帮助下适当降低要求。鼓励基础特别差的学生努力通过B级考试,

4 分层次教学的过程,教学过程分层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核心过程,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着力点,要求我们从备课、组织教学到教学评价,做到深有限度,浅有分寸,能够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实现个性化教学的根本目标。

①充分备课是教学过程分层的基础

要在充分了解和熟悉学生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教材,科学处理教材,在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组织教学、备作业练习、备教学评价上狠下功夫,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和知识点,以教师主导作用促使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以双边活动作桥梁,沟通教学渠道,对于新入学的班级,通过摸底考试,对学生基础构成进行分析,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比例,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把握合适的教学起点,不断改良和优化其学习品质,这是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的重要基础,也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基本要求。

②方法得当是关键

进行分层次提问、分层次指导,以此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兴趣,实现个性化教学,满足全体学生的求知愿望,分层次提问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设计出不同难度的问题,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让不同水平的同学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以使学习吃力的同学有同等的机会参与教学活动,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分层次指导要求教师拿出更大的耐心和热情去关爱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缩短其与优等生的差距,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受到激励和鼓舞。

5 分层次评价

分层次评价体现在技能竞赛、论文评比、课堂提问、实验及实验报告、作业及期中期末考试等方面。

学期成绩=平时成绩40%上期末考试成绩*60%

平时成绩=期中考试*50%+平时考试*30%+提问、作业等*20%

技能竞赛、论文评比可以参考加分。这样,保证绝大多数学生的成绩在及格线以上,各分数段的分布较合理,这一做法为优等生提供了获取高分的机会,为基础较差的同学提供了达标的机会,结果是,大家都是胜利者。

三、结果与讨论

当然,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偏重于机械记忆,被动接受老师知识传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减少本应充分利用实验引导教学的环节,很少给予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指导。使得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习化学兴趣减弱,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分层次的具体操作遇到一定的困难。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后,学生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成绩,配合教师教学的意识及兴趣有了较大的提高,从下列成绩表中可见一斑。

探讨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模式,是从高职初等教育的自身特点出发,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岗位人才需求来明确培养目标,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虽然各环节上的分层次教学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必须投入极大的精力和热情,才能使分层次教学取得实效。分层次教学的各个环节既各有特点,又密切联系,相互渗透,但目的却是共同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真正体现了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能让每个学生在课堂45分钟内做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智力,使他们发挥各自的最优效能;通过让学生感到有兴趣,感到自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让学习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让学习成为学生愿意做好、能够做好、深信会做好的事情,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使他们在兴趣、信心、自制力、意志力等方面有所提高,改善学习化学的方法、习惯,掌握一定的化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做到学有所得,得有所用,以达到统一教学要求和个体优势发展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实现人人成功,各个发展的办学目标。

初等教育专业论文参考相关文章:

1.初等教育论文范文

2.初等教育毕业论文

3.高等教育论文参考

4.关于教育研究的论文范文

5.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论文参考

初等教育专业论文参考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