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华城的起源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7-03-17 16:49

巩华城,是明代皇帝北征及谒陵巡狩驻跸之所。那么,巩华城的起源是什么?

巩华城的起源

1537年(明嘉靖十六年),明世宗朱厚熜谒天寿山陵寝,驻跸沙河店。《明实录?世宗嘉靖实录》记载:“嘉靖十六年三月丁未,上驻跸沙河、视父皇(朱棣)行宫遗址,面谕大臣复建,无废前规,乃宜筑城设,为久安之图。”随銮大臣、礼部尚书严嵩上奏:“沙河为圣驾祀陵之路,南北道里适均。我文皇帝(即明成祖朱棣)肇建山陵之日,即建行宫于兹。正统时为水所坏,今遗址尚存,诚宜复修而不宜缓者。且居庸、白羊近在西北,若鼎建行宫于中,环以城池,设官戍守,宁独车驾驻跸为便,而封守慎固,南护神京,北卫陵寝,东可以蔽密云之冲,西可以扼居庸之险,联络控制,居然增一北门重镇矣”。

巩华城的起源是什么

嘉靖皇帝采纳了严嵩的奏议,并下令于翌年后的1538年5月28日(嘉靖十七年五月初一)破土动工,至1540年8月(嘉靖十九年六月),在沙河店以东修建的行宫和环抱行宫的方形城池建成,嘉靖赐名为“巩华城”。于是,巩华城这个“南护神京,北卫陵寝,”的重镇建成,并同时成为皇家祭祖活动的一个安全、便于安顿行程的“展谒皇陵中道休憩”之所。

根据考证,那时的巩华城约900米见方,城墙高9米多,设垛口3602个,内夯黄土,包砌青砖;护城河距离城外20多米,宽6米多,深3米。四门之外护城河均设吊桥(一说是精美的石桥,现已埋在地下)。城的四角设有角楼,为了守卫、射杀攻城之敌,角楼凸出城墙。

巩华城当地特产

据《光绪昌平州志》中“物产志”条称:“巩华城有官毡局,毡坚致久异于他处,名清水毡。”鲤,“出沙河者佳。鳞金色,两耳赤晕,味甘美,特异他处,官置网户守之。”“蟹、虾:出沙河者佳”。

清水毡明代中叶建造的沙河行宫,入清后闲置,武备院设官毡局,习称毡作局或毡作坊。因官毡局制作工序极为严密,虽是冬日,工匠亦须赤膊操作,毡成之时,人人热汗淋漓,缘整个工序是要把选好的原毛用力挤压成毡(故名清水毡子),所以远比其他体力劳作重。成品由清廷武备院统筹供各项军需使用。

鲤“出沙河者佳,鳞金色,两耳赤晕,味甘美,特异他处,官置网户守之。”明清两代,在沙河与岸之窦各庄置网户为多。网户以捕捞之鱼选优者作为皇家贡品。

虾蟹北沙河以产虾蟹为佳。尤以秋日之蟹为优。均肥而且味美。

巩华城的起源是什么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