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一来,又该是摘收油茶子的时候了。
印象中,故乡烙在我心头的,有两个鲜活的劳动场面,一是摘茶子,一是挖花生。集体生产时期,摘茶子和挖花生都是组群活动。凡是达到挣工分年龄的人,都得参与其中。用万人空巷这个词对其做相应的描述,是最贴切不过的了,那声势可想而知。当时,人们为能多挣些工分,往往起早贪黑
2013-11-29 12:28倘若谈起家乡,最能让我津津乐道的便是那座远近有名的大青屋了,其实,家乡人并不称它大青屋,他们更简洁,或称其为大屋或称其为青屋,直到后来就爽性只呼其大屋。至于它以前是何种称呼,那就不得而知了。
言其大,那是名副其实的,它不仅占地面积大,而且其框架也高大。全村数十座跟它同时代的明清建筑,无论其规模,
2013-07-26 11:21尽管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可每次回家,最先见面的还是故乡的那条小河。她就像一位留守在家的老人,年复一年孤独地等待那些曾经与她朝夕相处又远走他乡的伙伴们。如今,岁月催老了她的容颜,风霜褪去了她的神采。我知道,往日的热闹已渐渐离她远去。
拂去尘世的喧嚣,停下已然远去的脚步,回眸处,依稀再现她的容颜。
2013-07-23 10:55西泠风月任缱绻,白堤烟柳何惆怅。
不知西湖情瘦处,断桥缘尽入孤山。
——题记
我去过的地方不多,但真正让我情有独钟的也就是西湖了。
至今还记得初中地理书上的那句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没到过西湖的人,永远都领会不了这句当初被谁都认为是诳语的话。尽管我去的地方很少,却也是一生中很有必
2013-07-22 14:37看中秋月圆,素笺无心却有情,谁知?想秋风落叶,却道断蒂归根,空挂牵。人世间,有多少爱恨情仇,皆付清风明月、秋水寒星。
思肥情瘦,只为共揽一轮清辉。想花好月圆,不料仍抱枕孤眠。望眼欲穿,终不抵那满纸清泪;落落寡欢,岂敢咀嚼桂花清香。
2012-09-30 20:48早就听说云南有一个风情万钟的地方——丽江,心驰神往已久,只是苦于机缘、囊中羞涩,因而久久未能成行。
或许是偶然,糊里糊涂走进了丽
2012-07-28 17:08闲暇无事,便想起了每月一次的理发。对理发,我很有个积习,那就是“怯潮”,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传统。如此这般,能找一个为我理发的
2012-07-13 11:38阳明山上杜鹃笑,万寿寺里钟声频。
2012-06-12 21:11到西藏去看云,到海南去看海。而在海南能真正领略海韵的,我认为是三亚的大东海了。大东海是三亚东南边一个小小的海湾,仅与天涯海角一脉相隔。世上水各异,众海心一般。还没走近大东海,远远的就呼吸到一股股咸涩的气息,眺望到一群群簇动的泳者,静听到
2012-06-12 21:08清晨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在居所楼前那方小小的垃圾箱边的喧闹声中醒来,内心很有些怨尤。
其实,她们近乎争吵似的喧闹不为别的,只为能公平地分配好她们自认为是共同捡拾来的垃圾废品。在她们心中似乎有一个心照不宣的约定,无论谁早来晚到,那必然是一起分享这个垃圾箱中收拣来的
2012-04-25 11:37-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