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四月,寒意未退,细雨斜柳,青山空濛,怨柳早争春。 山萌水醒,心底悄悄冒芽,一份葱绿,一份温柔,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收集了春的美好,“吹面不寒杨柳风”,让我轻轻的读着文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墨香寄于春风,写下春的文字,把人间深寄于情柳。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到处都有杨柳优

  • 今年北方雪很大,很冷。但复苏的节气要比常年来的早一些。“春分”已过,想必南方已是菜花黄灿灿,蜂舞蝶飞的季节,但北方还是残雪未消,寒流骤降,还有一些尾冬的寂寞,变幻不定的暖寒。用多愁善感的李清照笔下“乍暖还寒”形容是再贴切不过了。

    “春分”给我淡淡的感觉,悄然而至。它刚脱离严冬母体,寒颤颤降临在春

  • 欣赏,是一种境界和涵养。

    欣赏,是一种理解和尊重。

    我平生有两大嗜好。爱在田间散步,欣赏田园风光,亲近自然。爱在空间文林漫步,品读精美文章,欣赏文字的乐趣。这也是一种素养和心境,逐渐养成了欣赏与学习的习惯,形成了生活方式的定律。

    在无人打扰的夜晚,静坐在电脑前,透过空间文章获取最真、最美

  • “桃李欲放花千树,东风吹来满眼春。”冰雪融化的灵动,使春天轻盈的脚步越走越柔。没有了消沉的灵魂和冬的愁绪,只有款款报春的纯情。冰雪融化春天的血液,春阳驱散了冬日疫情的阴霾,春天的音符,在岁月的琴键上跳动欢歌,胜利敲响了春天的鼓点,躁动的生命,拉开了浴火重生的春幕。

    在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日子里,

  • 静,平白,不张扬。强调了内在精神的境界,是传统美学重要的概念。自由舒适的诗意,画家以澄静之心捕捉生活中的寂静之美,运用色彩多种绘画语言,朴素简练空旷的背景来营造诗意的“静”,创作最佳的境界。

    有美好的生命遐想,才有灵动的诗意,画家用沉静清澈的内心,在岁月时光里沉淀着宁静,多一份优雅,多一份清韵,

  • 墨的馨香,源于思想。韵的神情,源于情感。墨韵的含情,清新而飘香。

    笔墨的诗意,缓缓溢出,落寞的思绪,无法洗却的记忆,涂满素笺。留给“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绵绵悱恻,留下无限的遐思。

    沉静而内敛的墨色,含蓄而深重,尽在焦、浓、重、淡、清里蕴育着,积淀了岁月苍桑的历练,淡墨秋山尽远天

  • 由车行填词,戚建波作曲的《常回家看看》的歌曲,平易感人、朗朗上口。它既是父母饱含热泪的呼唤,也是儿女挂在心头的期盼。既是歌曲灵魂,又是点睛之笔。激起了年轻人对父母的关爱和思念,唤醒了回家的欲望。强烈的情感与共鸣,触动了全社会脉搏。歌曲脍炙人口,传唱大江南北,得以流行全国的根基。每听这首歌,我就想起了

  • 陈年破旧的自行车,曾承载着我丰富的情感,驮载着我生存的经济来源,也给我留下深深浅浅车辙斑驳的印迹。在车轮碾碎的记忆中,有痛苦和快乐的往事,从骨子里自发释放出来。穿越时空,不能遗忘的过去,就是我系结着的情愫。

    七十年代初,我知青下乡到农村。生产队日值低,父亲的历史问题影响着我,招工没有希望。我就背

  • 周作人在《小人书》一是文中说:“马路边摆设一个摊,放着很多横长的小册子,八分图画两分文字,租给人看,但十有八九都是小孩,所以称作小人书是名副其实的。”

    我的童年与小人书,有一种难以割舍的特殊情愫。小人书以传统的艺术形式,图文并茂,把故事巧妙地融合,展现一个博大的内容世界,有着独特的魅力,是孩子们

  • 滋味,是舌尖上的感觉。味道,是永远不变的记忆。人爱吃某种食物,都有特定的环境,独特的味道,穿插着一份溢香滋味,一份真实的情感,一份岁月沉淀的珍藏。

    吃过老式饼干的人,都会怀念它独特的味道和口感,因为它是怀旧传统的食品,这种感觉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我女儿知道我喜欢吃老式饼干,去哈尔滨游玩,特意从哈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