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羑河纪实二二三

    火车声中的觉悟

    文生

    老文前些天思考了一下过去,认为近代华夏落后是生产力的落后,传统专制制度一开始抓住维护其统治的根本;重农抑商压技。朝代三百年一轮回,民间富不过三代,导致国、民财富都不能积累。就科学技术来说,技术也相应地得不到积累,手工业没发展到分工阶段。对于知识分子来

  • 羑河纪实二二二

    认识过去才能面对未来

    文生

    话说老文他们在铁路旁边的路上边走边聊,谈到三皇五帝以发明先进的技术而成为一个时期的中心,生产水平相比之前要先进了,劳动减轻了,生活比以前好点了,吸引四面八方来朝,成为让人追思的理想朝代。《诗经》上说:“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 羑河纪实二二一

    南岗上的一棵柿树

    文生

    室外的阳光很好,但是人们呆在家里不出去,两个原因:风大天冷,疫情防控。对于老根来说,还有一个原因:腿不好。

    老根呆在家里,面对墙上的画沉思,是一幅凭记忆画的知青院,院里有个柿子树。

    现在,他要作新的画了,心里已打好轮廓:青青的麦地里,一棵柿

  • 羑河纪实二二0

    天下观的进化

    文生

    话说老同学们在万吨火车道边谈天下观,老文意犹未尽:天下观产生的现实条件是什么?是如何进化的?老文继续寻找材料,在石林黑塔村的一个小谷院里,象前辈那样进行思考。

    老文认为三皇五帝奠定了中华天下观模式:“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诗经》里的诗,最初的原本

  • 羑河纪实之二一九

    万吨煤车旁说天下

    文生

    新年第一天,老明回村过年。下午,老文和老林一起找老明。

    三位昔日的老同学,漫步在铁路边,一边走一边说。

    他们看到昔日的学校,处在不远的一个小山岗上。老文感叹,说:当年咱们在那里上初中时,学习成绩是前三,是石林黑塔村红星中学的三个星,现在在

  • 羑河纪实之二一八

    风流人物谈

    文生

    话说老文和老林在一块儿干点儿小活,也就是按天算钱的小土方活。说实在话,干活儿老文比不过廋小的老林。虽然这些小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似的,挣的不多,但老林相当满意,说孩子上学的吃饭钱基本可以解决了。

    老林又说:天该下雪了,老不下雪,对庄稼不好。

  • 羑河纪实二一七

    麦田中的一棵柿树

    文生

    老田那日去知青院,知青院拆了,和后来无序挖小卵石的小山包一块,被黄土复盖了,成为新的大块耕地,上面种上了麦子。当年的知青大院,只留山头边缘残破的水池,不注意还寻不到。破水池里面的堆了建筑垃圾,以及枯黄的草,还有一点绿,那是喜凉杂草在生长。只有当年柿

  • 羑河纪实二一六

    高歌《满江红》

    文生

    老文在家,在手机上上网,忽然院外有人叫,听声音有点熟,一时想不起来是谁,应了声后,起身开门迎接,原来是娘家村里的娘家家族的,早年也认识,多年没来往,虽然年纪相仿,在辈份上他叫人家舅舅,于是说:宝舅,是您呀,啥过来了?

    宝舅说:到别的村办点事,路过

  • 羑河纪实二一五

    美好的生活

    文生

    老文睡到自然醒,又懒了一会儿床,然后抖着身子,披上衣服,下地捅开火,又躺到被子里,等家里暖和了,才真正穿上衣服下地,坐上锅,准备做简单的早饭——玉米面煮红薯、蒸馒就咸菜。

    老文打开屋门,进了院子,走到鸡舍前,打开鸡舍门,十几只鸡跑出来在院里乱跑,接着

  • 羑河纪实二一四

    就业是济民之本

    文生

    老文在家,老林作为稀客过来了,两个老同学闲聊起来。

    俩人感叹国家今年过的不容易,可以说是惊心动魂。先是年前上千万人的大城市说封就封了,接下来全国抗疫,国人连年也没有好好过:不是忙着吃喝,而是忙着找口罩。接下来面对国际上空前的“不讲人权、索赔”的压

  • 上一页 第一页 6789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