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 赔

    1964年6月6日,是我刻骨铭心的日子。这一天,几名四清工作队员来到我家,除了宣布我妈被开除公职外,还让我妈“退赔”。我妈说:“你们看我家里啥值钱,你们就拿吧。”他们东瞅瞅,西看看,一个8平方米的破草房里,几乎找不到一样值钱的东西,全部家当也不值几百元钱,最后把一床稍微新一点的被子抱走

  • “汪神仙”

    “汪神仙”的真名叫汪省三,在县政府大院门口负责安全保卫,职务是保卫股长。“神仙”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呢?

    汪省三从小要饭,他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没读过一天的书。可是前几年,由他口述,别人记录整理,居然写成了一部长篇小说,故事生动,通俗易懂,悬念迭起,扣人心弦,既可以作大鼓词,又可以当

  • 咱村的村花和第一个大学生

    (一)

    二姐刘翠芳是我远门的亲戚,排行老二,人们叫她二姐。二姐长得俊,方圆数十里,没有不知道她的名字的。

    一是因为她会唱,解放初,家乡一带,庆祝翻身解放,相继成立不少剧团,这个村成立了“梆剧团”,那个村成立了“豫剧团”,俺村的剧团唱的是“四剧推子”,叫“推剧团”

  • 邻居(小小说)

    赵家村的赵虎与马彪两家是邻居,由于住得近,赵家做什么好吃的,马家的孩子就说:“好香好香,赵书记家又烀肉了。”那时候赵虎当大队书记,巴结他的人不少,谁家有了红白喜事请他,谁家来了客人也请他,逢年过节,村里人谁不给他送礼?虽然那时候都很穷,但赵书记家过得还是挺滋润的。

    赵书记老婆

  • 感恩陌生人

    有一部电视剧叫作《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可是在我一生的经历中多次得到过陌生人的帮助,有的帮助我渡过了难关,有的则救了我的命。这些往事回想起来仍然让我热泪盈眶,感激涕零。

    1

    我十四岁那年,正是大饥荒的1960年。那年夏天,我得了痢疾和疟疾。当时我父亲在离我家二十多里的凌圩子区卫

  • 祖父留下的“文脉”

    父亲在世时常说,俺的老家在山东,是我祖父挑着担子逃荒要饭,来到颍上县八里庄,租种地主的土地。在父亲九岁时,祖父让他和地主的儿子一块读私塾。读了两年,遇到灾荒,因交不起学费辍学了。又过了两年,祖父把我父亲送到县城一家中药店当学徒。因为上学时间短,他连中药名字都认不全,所以父亲白

  • 人不闲,勿事扰

    有一次,我到颍上县八里河风景区玩,听说一位初中同学就住在附近。当年,我对他印象很好,他好学而又和气,我们相处得不错。几十年没见面了,很想见见他。我打听到他的住处,上前一问,他不在家,他儿子告诉我,他在学校里。我让他儿子喊他回来。我等了约20分钟,他儿子说:“俺爸说,他现在顾不得。

  • 任性与示弱

    昨天下午,我走在路上。突然听到背后一阵急刹车的声音。原来是一辆出租车与机动三轮发生了轻微的刮擦。出租车司机钻出车门,破口大骂:“你瞎了眼了!你咋开的车!”开机动三轮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汉。他毫不相让:“你才瞎了狗眼!你刮了我的车你还有理了?”两个人动起手来,没想到年轻人不是老汉的对手

  • 舅舅:乡村厨师

    舅舅一生最快乐的事就是给乡亲们办喜宴,当厨师。

    在老家农村,最热闹的日子,不是端午节,不是中秋节,而是哪家娶媳妇。这一天天刚亮,办喜事的主家就放起了“开门炮”,如同一纸“通告”:告知他家办喜事了,请乡亲们到他家喝喜酒去。

    办喜事之前,舅舅就被喜主请了去,合计喜宴的办法。在

  • 借钱

    去年秋天,家乡来了一位老太太。老伴热情地款待了她,做了几个拿手菜,并且一个劲地往老人 碗里夹。临走时,老人向老伴说明来意,她是来借钱的。老伴毫不犹豫地从存折里取出一万块钱递给了她。

    老人走后,我好奇地问老伴:“你平时不是反对我借钱给别人吗?今天你怎么这样大方?”老伴说:“情况不同,别说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