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阅读
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教我语文课的马老师责任心极强,但他脾气暴躁,性格古怪。同学们见了他像猫见了老鼠一样。我第一次写作文就尝到他的厉害。那天布置的作文题目是《记暑假中的一件事》,这个题目本来很好写,可我那时是第一次写作文,我的感觉是老虎咬刺猬——不知何处下口。所以憋了一天,才写了200
2018-01-13 19:37花的记忆
我的童年是在乡下长大的,姹紫妍红的野花装扮了我的童年。每到春天,最高兴的事,就是跟着父亲“采花入药”:因为父亲是位老中医,他常说“百花皆可入药”。那开满坝埂的金灿灿的蒲公英、沟沟坎坎里盛开的野蔷薇,还有许多我记不清名字的野草花,父亲边采药,边告诉我:“蒲公英能清热解毒,是治疗乳
2018-01-11 15:44忆腊八
“吃罢腊八饭,便把年来办”,在我儿时(50年代)的记忆里,父母亲对熬腊八粥很在乎,因为从这一天开始,就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腊八的前一天,母亲就把熬腊八粥的食材准备好了:大米、豇豆、花生、红枣、莲子、核桃仁、红小豆、芡实米等,想尽办法凑够8样。腊月初七的晚上,母亲就忙着剥花生、砸核桃、
2018-01-11 13:51人生难得是信任
15年前,我和老伴相中了和顺花园的房子,可是一问价,要21万,房主急等着用钱,要求在一周内一次付清才给办房产过户手续。当时我手中只有8万元,连一半也不够,贷款没贷成,我向朋友述说了困难,还没等我张嘴向他们借钱,三位朋友主动地把钱借给了我,一位借给我6万,另一位借款给我4万
2018-01-11 11:21黑板报:我的写作摇篮
闲来无事,整理我的《见报集》,从40年前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到近年来写的文章,大致一算,竟有3000余篇,其中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有30余篇。这写作的第一步究竟是从哪里迈出的呢,我仔细想了想,还是从当年在连队办黑板开始的。
记得我离开家乡走向军营时,哥哥嘱咐我:“你的体力
2018-01-09 20:43捡破烂的张老头
(小小说)
去年春天,我住的这个小区搬来一位新住户,姓张,六十多岁,孤单一人,头发所剩无几,头顶上光秃秃的,他个头不高,不足一米六零,人也不胖,身材瘦小,大家都喊他张老头。他搬来不久,就骑着电动三轮车,在小区里捡拾废品。
小区里的人感到很奇怪:这儿的的房子卖到一万多块钱一
2018-01-07 16:21歌声飘过六十年
65年前,我刚上小学,过第一个“六一”儿童节。为了庆祝“六一”,学校里组织歌舞表演。教我音乐的女老师觉得我声音宏亮,泼皮胆大不识羞,就把我推荐到了演出队。还让我“独唱”《歌唱祖国》。她怕我演砸了,就提前半个月对我单独教练,一遍又一遍地教我,除了教我唱还教一些简单的动作。上
2018-01-06 14:37人生的基石
28岁那年,我在部队当排长,谈了两年多的女朋友,突然和我分手了。那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个挫折。那时年轻气盛,又没栽过跟头。一下子遇到这样的事,一时转不过弯来,痛苦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天昏地暗地过了一周,但最后还是挺过来了。让我挺过来的原因,是我想到了父母:他们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对我寄
2018-01-06 06:22久违了,乌鸦
前不久,一位朋友给我提供了一条“新闻线索”:颍东区胡桥附近的垃圾处理场最近出现一群乌鸦,好几百只呢。我一听,很感兴趣。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带着像机赶去,果然看到乌鸦在垃圾场上寻找食物,黑压压的一大片。这是我近几十年来看到的最多的乌鸦。
小时候,乡下到处都能看到乌鸦。村旁的松林里、
2018-01-06 04:3351、报为媒
1992年春天,我到利辛县巩店镇采访,在镇政府办公室里,一个小伙子坐在旁边,一声不响,他个头不高,红红的脸膛,大大的眼睛,一言不发,两眼瞅着地,很腼腆的样子,后来经镇领导介绍,才知道他叫闫学红,是巩店镇政府聘请的通讯员,专门为镇里写材料、写报道的。
因为我在报纸上看到过
2018-01-04 14:58-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