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如今,人们普遍感到年味越来越淡。我仔细想想,除了现在生活好了,人不差吃的了,另外一个原因,现在过年的礼仪少了,礼仪一少,过年氛围就淡了,感受不到过年的喜庆与温馨。
我小的时候是50年代,虽说是新社会新国家,但传统的礼节还不少,内容丰富多彩。
吃罢腊八饭,就把年来办。其实这时
2018-01-04 10:33娃娃亲
我8岁那年(1954年)秋天,我家来了母女俩。母亲有30多岁,女儿七八岁的样子。妈让我叫那个大人叫婶,叫那个女孩叫小妹。因为眼生,我不肯叫。那个大人叫她的女儿喊我“小哥”,她也不肯喊。我妈抓了一把梨膏糖塞到那个女孩手里,又经她妈再三动员,她才躲在妈妈的身后,轻轻地喊了我一声“小哥
2018-01-03 20:27美不美,故乡水
我在部队当兵时,来自全国各地的战士都喜欢吹自己的家乡美。江苏兵吹他们家乡的太湖如何烟波浩渺,江西兵吹他们家乡的庐山如何山奇、水奇,山东烟台兵吹他们家乡的大海如何波澜壮阔……而我总是咕嘟嘴:老家颍上,一马平川,既无山川之险峻,又无江海之壮阔,洪涝灾害不断,实在没啥好吹的,多
2018-01-03 16:15故乡的甜水井
老家的村东,有一口井,井水甘甜清冽,被村民们称之为“甜水井”,是周围三四个村庄的饮水之源。井水很深,水旺时,伸手可及。小时候,割草、拾柴口渴了,从井边随手扯片麻叶做成水舀,再把麻杆的皮剥下来,连结成绳,投到井里,就可以打水解渴。
夏天,社员们干活累了,队长会安排一名男劳力到甜水
2018-01-02 19:52故乡的小路
每次回老家,我总喜欢在乡间的小路上走走,找回自己的记忆,找回自己的童年,找回自己的梦想。
虽然几十年过去了,这些小路还是那么熟悉,在这些小路上发生过的事,还是那样清晰,历历如在眼前。
这是一条我走过无数遍的路。在这条小路上,我放过羊,割过草,挖过野菜。路旁原有一个大水塘。19
2018-01-01 21:44跑 反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父母为我讲述最多的苦难,就是“跑反”:跑土匪反,跑日本反。一桩桩惨痛的往事让他们刻骨铭心。
1938年农历五月,日军攻打正阳关,天上有飞机狂轰滥炸,地上有步兵杀人放火,正阳关成了一片火海。正阳关的平民百姓有的葬身火海,有的死于枪炮之中。一个本来比较繁华的
2018-01-01 06:21散文是作家温暖的情人
我是2006年退休的,退休后,始终关注着我市的文学事业,关注着我市文学队伍的成长壮大,不论是在省内外文学期刊上,还是在阜阳日报、颍州晚报、清颍杂志上看到我市中青年作家的作品,我都认真阅读,品读再三。有不少作品,我都剪贴起来,反复地看,从中学习他们的写作技巧,感受作品的主题美
2017-12-31 17:05剃头匠王大伯
解放前后,我父亲在淮河边上的一个小集镇上开了一家中药铺。他一辈子好朋好友,和谁都能处得来,从不分高低贵贱。旧社会人们看不起剃头匠,遇到吃饭的时候,不让剃头匠入席。可是剃头匠王师傅却是父亲的坐上宾。每当该理发的时候,父亲就把王师傅请到家里来给他理发。王师傅给父亲剃好头,刮好脸
2017-12-31 04:36我所经历的平反冤假错案
1978年到1979年是新中国历史上值得大书一笔的两年。这两年,随着思想解放的深入,带来了人的解放,一大批戴着“地富反坏右”帽子的人得到了平反昭雪或摘掉了帽子,解除了精神枷锁,获得了公民的权利和做人的尊严。在这次平反冤假错案工作中,我有幸参加并看到了他们劫后重生的幸福和喜
2017-12-30 17:28碧海畅通彩云归
1987年,我在阜阳地委对台办工作,正赶上台湾放开台胞回大陆老家探亲的限制,一大批老家在阜阳的老人,回到故土。几十年的海峡阻隔,多少年来的悲欢离合,一朝骨肉团聚,与亲人拥抱痛哭,互叙相思之情,其情感之热烈,让每一个亲眼目睹的人,无不热泪盈眶。那两年我接待过100多位台湾同胞回到故
2017-12-30 12:23-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