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文章中看到“我个人认为”的习惯语。许多人在发表自己看法的时候,都说“我个人认为怎么怎么”。一开始,虽然觉得别扭,但不太注意:谦虚呗,强调这个意见是我一个人的看法,错了,是我之罪,千万不要株连奥。但是看完“我个人认为”之后的看法后,我多半是一哂了之。久而久之,我就把“我个人认为”这个没有必要的表
2016-10-07 06:43史记《苏秦列传》: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这就是“前倨后恭”成语
2016-10-07 06:41这个问题提得似乎有点危言耸听。
近200年左右,世界历史可以说是西方文化逐渐成为世界主导的历史。期间世界发生的宏观变化,可说是史无前例的,变化之巨,集过去数千年变化之总和也望尘莫及。世界宏观变化大体可概括为如下5个方面:1,科技进步以几何级数加速发展;2,全球资源的消耗速度史无前例地加快;3,人
2016-10-01 12:19梁启超在他的《李鸿章传》序言中写道:“其为非常之奸雄与为非常之豪杰姑勿论,而要之其位置行事,必非可以寻常庸人之眼之舌所得烛照而雌黄之者也。知此义者可以读我之《李鸿章》”。
梁氏这段话,把许多人赶出了《李鸿章》这本书的读者队伍。那些纯粹以自己的是非好恶来评判他人的寻常庸人,没有必要读“我之《李鸿章
2016-09-28 09:49什么是判断力?是面对纷扰的现象得出合理结论的能力。什么叫自以为是?就是缺乏判断力而又固执己见的人性弱点。
具有判断力的人是不多的。这是客观事实,因此,缺乏判断力并不是什么重大缺陷。于是人类有生以来便分成两类人:领导与被领导。孟子的“劳心者劳力者”,此之谓也。从古至今,全球各地的任何组织,都是由领
2016-09-27 09:40现在有了微信,使得一向对网络科技敬而远之的老人,都人手一微信。手写软件的普及,更使文字交流的障碍荡然无存。换句话说,微信把所有成人都赶入了网络世界。于是,所有成人全天候自发或转发的信息,“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天下)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微信的“利”,数来数去只有一个,就是知情、言
2016-09-26 23:43人们遇到棘手的事情,指导应对方法的不外乎两种原则,一种是严格信奉基本原则,根据已经掌握的理论行事,如果行不通,从遇到的事情中找原因,不会去怀疑理论。另一种是不管理论如何,只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只要有效,即便悖于既有原则也无所畏惧。
两种态度产生了两种主义,前者叫做原教旨主义,实质上就是教条主义
2016-09-18 08:36在新闻上乍一看到这句话,忍不住笑了起来。但仔细一想,作者称之为流氓,是一点不错的。
世界上任何事物,任何系统,“以平为期”。何谓“平”:系统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和比例和谐均衡也。古人由此下了这样的断言: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和为贵,等等,意思很明显,万事万物之成立与稳定,在于相互关系的“度”的稳定。“
2016-09-18 08:36中国的民族精英分子,曾经在上世纪初,不管其政治信念如何,对待中医的态度基本是一致的,就是诋毁乃至打压。
胡适与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两位思想领袖。胡适留美后,便断然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中医。他曾经这样评社会活动家、地质学家丁文江:“他终身不曾请教过中医,正如他终身不肯拿政府的干薪,终身不肯因私
2016-09-14 09:11每次读汉史,常常惊叹于卫青、霍去病的横空出世,他们以雷霆之势横扫群顽,一出几代人以和亲求和平的屈辱恶气,以武力奠定了大汉盛世的基础。
仔细一想也颇为奇怪:为什么卫青、霍去病无师自通,不需要历练就成了不世出的军事家?这两位军事奇才为什么会是甥舅关系?如果卫子夫没有得宠,汉武帝自然不会太信任卫子夫的
2016-09-13 09:28- 上一页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