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啊 牡丹

    朱金华

    “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啊牡丹,众香国里最壮观……”每当这首乔羽作词、吕远谱曲、蒋大为演唱的《牡丹之歌》耳畔响起,眼前浮现的是老屋四合院花池里支愣着花瓣的朵朵鲜艳,这些在严冬里挺着枯枝,自强孕育生机,春风刚一拂过,已是红星当头,含苞待放了。

    牡丹花泽艳丽,给人以富丽堂

  • 那片红

    朱金华

    是迟暮的春意

    携翠绿露珠

    张满园笑奤

    微风

    摇落妩媚

    书写刚强

    是初夏的盛装

    奔放火一样激情

    撕裂雾霾

    衔一幕芬芳

    飘向遥远

    由深秋漫入严冬

    了无痕迹

    聚大地芳华

    隐月耀星辉

    孕育生机一片

  • 生命的体验、书写与歌唱

    ——序《石尚斋散记》

    庞 进

    我将手头忙着的事情放下来,开始阅读朱金华留下的厚厚的一沓题为《石尚斋散记》的书稿。做了几十年编辑,养成了看稿子就想改错别字且眼睛特别尖的习惯,而这部书稿的错别字是很少的。在我的经验里,由一篇文章的错别字多少,就能大体了解此文作者的写作

  • 偶 遇

    朱金华

    初识虚幻里,警醒梦一场。

    夜雨风拂柳,林荫歌飞扬。

    相知抒胸臆,倾泻心中藏。

    倏忽风云变,艳阳冷如霜。

    仰观月隐迹,俯瞰地弥荒。

    命中无美玉,休于尘世享。

    傲然得意时,霄汉觅凤凰。

  • 像梦一样自由

    朱金华

    总在寻觅,

    无以名状的期盼。

    望苍穹,

    一轮月儿悬浮山头,

    伸一伸手,

    触摸一怀静谧。

    不曾见花枝飘摇,

    袭来兰的芬芳。

    孤独漫步,

    鹅卵石延伸遥远,

    石榴花殷红一片。

    霓虹倒映,

    有月影相伴,

    风摇曳,

    不见枯叶

  • 商南书法

    朱金华

    纵观中国书法历史,源远流长,非鸿篇巨制能尽书其美。用一言可盖其大意,即唐法、宋意、晋韵。

    要说商南书法,总也绕不开一位先生,那就是已故老先生王启智。先生解放前在民国政府青山书院任教,教书小学语文,课程里有写字课,他教授学生写影格。为加深学生记忆,提高练字效果,将常用20

  • 安静的话

    朱明

    在我的房间里总能听见鸟叫声,像是住在森林里。鸟叫声,雨声。越是大雨声越能让我觉得安静。好似在冲刷灵魂。

    前些天微博私信有人跟我说话,是位不曾说过话的朋友。熟悉又陌生。

    “为什么要离开?”

    “你认出我了。”

    “就当一切从新。”

    “然而无论在哪里我依然是一副老

  • 永远的怀念

    朱金华

    四月,繁花盛开的季节。

    漫步滨河路林荫小道,鸟儿枝头吟唱,河水静静地流淌,青蛙水草下呱呱——呱呱——此起彼伏声声不断,还有村头飘散的弥漫在空气里的槐花清香一阵一阵袭来,久久难以释怀。哦,到了文友欢聚的时刻……

    每当此时,退休闲居古城西安的作家李文举先生,总要携夫人

  • 谭学礼的草根情结

    朱金华

    与共和国同龄的谭学礼先生,出生于陕西商南一个边远山村。家境的困顿,居住条件的恶劣,未能阻止对知识的探索与追求,几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百折不回,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凭借坚忍不拔的毅力,一步步迈向艺术殿堂。

    14岁读初中二年级那年,因父亲患病外出医治,

  • 杂家雷家炳

    朱金华

    雷家炳先生,1943年生于陕西商南,放牛娃出身,服役于北京3611部队,退伍回到地方,先后担任银行经警、公社文书、区青年干事、宣传干事。1979年考入陕西省委党校马列主义理论专业班,毕业后,担任商南县五套班子理论教员和乡镇企业局、科协、外协委、农办、冬修办、政协文史委负责

  • 上一页 1234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