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山兄发图,串苏州的小胡同。白墙黛瓦,小桥流水,看着羡慕。想红楼林黛玉和近代才女张家四姐妹都算姑苏人,偶然起意想看看她们生活的地方,我也做回胡同串子。单人前往,安全起见,计划行程时把夜间都安排在火车上,没订酒店。

    腰无十万贯,坐不得飞机或高铁,更无缘骑鹤,于烟花四月,骑鹅下苏州。三天的旅程,绿皮

  • 1、去成都苏州等地,街上的当地女人大多身材苗条,风姿绰约,有的还打着小花伞,哪怕是年纪很大的老人。

    本地40多岁以后的女人,很多胖得挺胸叠肚。

    晚饭后看看那些出门遛弯儿的,一个个肥壮粗实的。说起来,她们自己也觉得纳罕,“也没吃多少啊!这不,锅里剩了碗小米汤,没人喝,我就加了。”

    “咋会这

  • 1、天热,走几步一身汗。傍晚散步,散着散着进了超市,见有糯米糍荔枝,买几颗。冰上放的荔枝已不太新鲜,8块钱一斤,一颗一颗挑。

    边上路过一青年爸带一6岁左右男孩,男孩激动的大声说:“爸,我要吃荔枝!”那爸匆匆忙回答:“荔枝不好吃。”拖起娃就走。

    无独有偶,一个小姑娘也在边上起哄,“妈,我要吃榴

  • 此沙河不是彼沙河,沙何其多,河何其多,沙河何其多!

    同名不同地,沙河有鹅无天鹅,沙河有天鹅无大白鹅。村长到沙河看天鹅,俺在沙河看大白鹅。

    乍一看,沙河的春天跟江南差不多,可沙河是四季分明的,春有春的新绿,夏有夏的热烈,秋之高爽清朗,冬之苍茫凛冽。生于斯土,长于斯乡,觉得本国通行的农历似乎就是

  • 周六,下过雨。

    一想到出去有鲜花嫩柳看,心里乐呵,周末也要早早起,推辆电瓶车,买菜兼春游。

    一串串榆钱越过墙头,清新俊逸的绿。日本樱花粉扑扑开了一路,杏花和雪梨花热闹闹,苹果花粉白相间,甜香四溢。凑近一枝梨花,轻嗅,南唐大周后的鹅梨帐中香也难抵这大自然赠予的气息。

    几株浓艳的小桃红,有的

  • 减肥。 

    早,一个鸡蛋,小米汤;午土豆丝,5个汤圆,清汤;晚饭白菜,5个素饺子,一碗汤。 

    清汤寡水的一天,淡泊的像天上那轮圆圆的月。正月十五呢!穿上厚衣服,出去逛。 

    街上没几个人,冷。 

    前几天27℃,催开了红梅,哄笑了桃花,诓得那绿柳芽冒了头儿,一场中雪劈头盖脸打着春雷捂下来。

  • 躲在屋里听了一夜风声,早起见通向楼顶的小梯口铁盖被风刮开,原本黯淡的楼道一片光明耀眼。

    窗台积雪,露台一层薄薄的雪,楼下一排排小汽车都顶着厚厚的雪。地上有水洼,绿植和少数地方有没来得及融化的雪。

    地温高了,化的这么快!

    中午,找物业,沟通了几件事儿。

    今早,从几十里的桃花林路过,道畔

  • 手工缝包包记

    脑子一热,不知那根筋搭错,想做个限量版手工包包背着。 

    先买一块小皮子,缝个零钱包试试手,感觉还行,手指累,但做包的过程很解压,专心致志,那几个小时,什么都不想,坐在地板上,饭也不吃,水也不喝,手机也不理,减肥又省眼,感觉很爽,于是又买了两块绿色的大头层牛皮,计划做个大包背着。

  • 那年有个见过世面的人被困南方,回来感叹,“南方讲究啊!冬天地里的菜绿油油的,想吃随时摘,不像咱这里只有大白菜萝卜。人家配米饭都是四菜一汤,最简单也得飘个蛋花汤。”说的时候满脸羡慕。

    听的人心里笑,面上还得同情慰问一下。那境遇,坐井观天的亡国宋徽宗一样,千辛万苦才捞回来的,不说如何受苦受罪,反而羡

  • 冬至未到,昼短夜长。黑的早,亮的迟。

    路边有些小树,干枯的枝条上挂着半尺长的冰溜子,一串串,一嘟嘟,晶莹剔透,冬青丛里也有类似密密的冰渣子。没雪没雨,哪儿来的这许多冰凌坠儿呢?

    幽长的道路,路灯昏黄。身边急匆匆锻练身体的人,两两结伴,走的那么快,充满对生活的热情,他们的走路似乎纯属为走而走,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