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农历的七月七日,是神话故事中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这则不知道流传了多长时间的神话故事,传着传着就出了一个节日。这个节日起源于汉朝,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相传农历的七月七日的夜晚,妇女在庭院中想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
2016-08-08 23:42晚上散步时,忽听到一阵蝉鸣,遂驻足观看,循声寻找。借着微弱的灯光,依稀看到一只蝉潜伏在柳树的枝干上,在盛夏的夜晚中鼓着肚子,一张一合地用力鸣唱。正看得入神,不知是何缘故,蝉鸣戛然而止,“吱”的一声,蝉飞去了。
这时,我想起了与蝉有关的童年和与蝉有关的夏天。
一、它的前世名叫爬叉
爬叉是蝉
2016-07-30 18:20“哥……”
“弄啥?”
“给你说个事儿……”
“咦,别烦我,俺心焦哩给麻叶儿样!”
在许昌,有一种心情叫做心焦哩给麻叶儿样。一旦被这种心情缠上了,心情烦躁、情绪不稳、脾气暴躁、易冲动等诸多症状集于一身,见谁烦谁,干啥烦啥,好像整个世界都在和他作对一样,焦虑得就像是一件易碎品一样一碰即
2016-07-11 21:49周日的傍晚,西下的夕阳余晖透过云层,散发出一道道美丽光芒。天边的云层在光芒的照耀下仿佛镶嵌了一层金边,挂在蔚蓝的天空。许昌新区宽阔的道路旁,一片金黄色的麦田尽头,两位老农在远处收获油菜籽,女的挥着木锨扬起夹杂着尘土、籽壳的油菜籽,在风的辨别下,油菜籽脱离尘土的裹挟静静地落在地上;男人则端着簸箕,双手
2016-05-23 17:02“孬蛋……回家吃饭……”
每当夜幕降临时,伴随着一缕缕的袅袅炊烟,这样抑扬顿挫的呼唤声此起彼伏地飘荡在村落的上空,贪玩的孩子听到妈妈的喊声,无论是在哪儿正玩得兴起,便会说一声:“不玩了,俺妈喊我吃饭!”随后应声而去,奔跑着扑向妈妈的怀抱。随后,在一片饱含着慈爱的责备声中,妈妈一边用手拍打掉孩子身
2016-05-12 23:06周末的中午,刚踏进家门,妈妈便从厨房里拿出一个冒着热气的榆钱窝窝,用手一掰两半,分别递给我和妻子说:“趁热,快尝尝鲜!”“哪来的榆钱?”“隔壁你大嫂家刚蒸的,你快尝尝!”一旁的奶奶笑着说:“吃吧,吃过榆钱窝窝头,一辈子都不愁!”
其实,奶奶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因为榆钱为春季第一个树上生长的新鲜食
2016-04-25 08:36“啃个吊炉烧饼,喝碗豆腐脑儿,来一壶老红汤给胃冲冲澡。”在河南鄢陵的特色小吃中,吊炉烧饼和大豆腐脑儿可谓是绝配。
“老板,来一位大豆腐脑儿,多放点儿辣椒!”手捧着一个刚刚出炉的烧饼,一边啃一口烧饼,一边大声吆喝着饭摊儿的老板。随后,啃烧饼焦脆“嘎嘣”声和喝大豆腐脑儿的香辣“哧溜”声便会随着混合的
2016-04-20 00:43俺有一个不算好的习惯,走路的时候喜欢看街道两旁的建筑物和上面招牌的名称。单就这个习惯而言,无所谓好与坏,好的方面来说,那是善于观察,不至于迷了路。但坏的方面来说,确实是让俺很闹心,闹心什么呢?那就是每当看到招牌上的错别字时,俺总有一股过去纠正的冲动。这不,最近又为招牌上的字闹上了。不过,这次是为了胖
2016-03-10 16:23一进入冬天,街头贩卖水果的小贩便拉着成车的甘蔗开始叫卖,又粗有高的紫皮甘蔗一捆捆地或靠在墙上、或放在板车上,紫色的甘蔗像竹子样一节一节的,越靠近根部的节越密,根节处还长着许多像胡须一样的须根。
每当看到成堆的甘蔗和商贩用刀熟练地刮甘蔗皮的场景,我的思绪不由得回到了童年……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
2016-03-04 09:49对我来说,喝茶其实就是一种生理上的需求,能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而已。因为我不懂茶,所以并不敢对茶品头论足,妄自菲薄。
我在这里所说的鸡蛋茶,只不过是被众多熟知的人们逐渐淡忘了的一道茶。这一道茶,在特殊的时节和场合又被人为地赋予了特殊含义。
老家的地理位置有点儿偏东,在许昌人大致的区域划分概念中
2016-02-26 16:58- 上一页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