惦念呛子菜
文/杨国鹏
呛子菜,简称呛菜,是我老家武功一带传承已久的风味小菜。因其主材为芥菜的叶、茎、根,主料为油泼芥末,吃起来辛辣爽口,还有芥末那种 “呛”的味道,故名呛菜。在我老家,入冬后的早饭,大半是玉米珍子就呛菜。儿时,常被其呛得天昏地暗,鼻涕眼泪一起下;而今,思维变了,口味换了,时
2017-11-08 14:58秦腔
文/杨国鹏
秋后的故土,被村民们腾空了的大地更显辽阔,蔚蓝的天也猛然长高了几米。堆积在田边路头的玉米秆、高粱秆、豆萁在秋风中述说着曾经的辉煌,田野里新种的麦子则兴冲冲地次第破土。
最鲜艳的颜色似乎全被村民们搬回了家,金灿灿的玉米带着雪白的雀雀被拧成串,搭在木架上,挂在墙上,旋在树身
2017-08-28 15:03赵常丽:扛得住岁月的情怀才华
陕西/侯雪梅
凌晨5点,突然醒来,再无睡意。便习惯性的打开了微信,第一个跳入眼帘的便是赵常丽的《外婆的两盏灯》。
迫不及待,打开来读,诗意文字,娓娓道来,将那年那月,窑洞里的外婆和煤油灯,通过明暗两条线:暖暖丝绸般的文字,再现到读者面前,还原岁月深处那一段温
2017-08-26 14:05外婆的两盏灯
陕西/赵常丽
晚秋的夜色,似乎比往日来得更浓重一些。
这些天,我总是迎着夜幕采访归来。满地的落叶,伴着匆匆的脚步;闪烁的路灯,照着回家的路。
一缕缕灯光,在寒风中让人倍感温暖而亲切,就像儿时老家窑洞里那两盏灯。
记得小时候,每当夜幕降临,家家户户的窑洞里,就会亮起一
2017-08-26 13:51夏日里的清泉
——读《我们的爱更像什么》
文/杨国鹏
[原作]《我们的爱更像什么》
文/赵常丽
我不知道,这个季节
我是爱上了春天
还是爱上了你
爱你的味道
还是爱你的容貌
你的声音,缓尔深沉
就像高空时而鸣翔的大鹏
惊乱又颤动着我安静的花屋
迷散
2017-08-24 12:54黑狮,你来了么
文/杨国鹏
1998年,家里的苹果园开始挂果,姑父便送我们一条狗。那是一条纯种的德国黑背,到我家时,已经满岁。父亲给它起了名字,叫“黑狮”。
雨天里,它会把木质的食槽拖回窝;天晴了,又拖出来。全家人都稀罕着,打心眼里喜欢它;它也逐渐和我们亲近了。
家里那时并不宽裕,一
2017-07-08 20:28“尺水兴波”的艺术_读赵常丽《闺中细语》
文/杨国鹏
《闺中细语》是文化学者赵常丽老师近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主要回忆了自己童年时期的一段生活,对家乡重男轻女的陋习作了深刻的反思。文章不长,却显得波澜起伏,曲折生动,表现出了一种“尺水兴波”的艺术魅力。
第一,《闺中细语》在线索上,以时
2017-07-05 15:11二爷是个热闹人
文/杨国鹏
二爷姓刘,家里排行第二,是我们队里出了名的热闹人。
小时候,二爷爱和我开玩笑。我父亲排行第八,他喜欢管我叫“刘九”,言下之意是让我随了他姓刘,跟了我父亲排行老九;我自然不乐意,就报复性地喊他“杨十”,意思是让他随了我姓杨,排行老十。他倒是不介意,还笑嘻嘻地说:
2017-05-27 12:01童年,与桑葚有关的记忆
文/杨国鹏
作者按:时间匆匆而过,一些味道经由记忆保存了下来,它们越过了味觉、触觉、嗅觉,就那么静悄悄地卧在心底的某个角落。任何一次轻柔地碰触,都会让它们激动不已,迷乱不已,颤栗不已。若有鲜美味道的记忆被碰触,人就感觉周身有说不出的受活……
桑葚,在我老家被称为“
2017-05-26 16:5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
文/杨国鹏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诗人杜甫历经四年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活,来到不曾遭到战乱袭扰的成都。在严武等亲友故旧的资助下,于成都郊外浣花溪畔初建草堂。上元二年(761)春,草堂初成,诗人暂得栖息,但艰难度日,依人为活的现状并未改变。谁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夜雨
2017-05-11 17:10-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