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干沟
李海松
一来自青龙干沟的微信好友,要建一个“千年古镇,大美干沟”的微信群,问我同不同意加入,尽管我不是干沟人,加入区域群有些牵强,但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青龙人还是欣然同意了,于是成了干沟微信群的“微友”。
说实在的,我虽不生于干沟,但对这个位于辽西走廊与华北大平原缓冲地带的山区
2016-02-08 22:16云彩山来万丈高,
青龙河水涌波涛。
羊鼻岭险崎岖道。
深山小村景色妙。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和大人们学会了这几句歌谣,这是对我的家乡……青龙娄子石乡塌山村的真实描述。
家乡塌山村位于青龙河的最下游,被高高的大山包围着,青龙河在云彩山脚下奔波流淌,山之魂,水之灵,河水长涨长消,赋予小
2016-02-06 20:31戏曲声声小村暖
李海松
还没进腊月,故乡的那些乡土艺人就开始活跃起来,说大鼓书,唱落子(评剧),演皮影,耍戏法儿的,拉胡琴儿,吹唢呐,敲鼓打锣打镲的……忙碌紧张,他们走东村,串西村,进张家,去王家,自发组成各种戏班子,编词儿,排练, 置买行头,准备在正月里走村串户演出,闹个新春,图个乐呵,混
2016-01-29 11:08李海松
燕山脚下是故乡,无时无刻不怀想。
故乡那个山村很小很小,偏僻遥远,山环水绕,只有一百多户人家,四,五百口人。
雄伟神奇的云彩山造就出乡亲们粗犷彪悍如大山一样的性格,奔流不息的青龙河打造出乡亲们如水一样的外柔内刚和细腻善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满族文化成就了乡亲们知书达理,张驰有度
2016-01-25 21:47李海松
我怎么也没想到,平时壮如牤牛的小二儿突然去世!
那天晚上,90岁的老妈从乡下打来电话说:你赶紧回家看看你的二弟小二吧,他要不行了!
天还没亮,驱车200多华里回村,径直来到小二家, 弟妹红肿着双眼,三个孩子哭成泪人,弟妹告诉我说,小二儿得得是肝癌,前一天就火化了。
我和弟妹及
2016-01-19 16:35李海松
没有健康你啥都不是!
一哥们当年恰同学少年,激扬文字,帅气无比,仕途挺进,理想远大,突然一天,淋巴癌,肺癌,咽喉癌集他于一身,英年早逝,我哭泣连连,为之叹惋,为之惋惜,为此感慨!
人之一生,什么金钱,什么官场,哪个比你的健康重要呢?
遥想当年,这哥们拼命努力,高中,他尽管秉烛
2016-01-18 13:59李海松
早晨起床,望窗外,白雪茫茫,小区好像在童话世界里。
腊八映雪,吉祥如意,微信朋友圈里的祝福短语铺天盖地,其中 一条印象极深:腊八节喝腊八粥,黏住爱,黏住美,黏住真,黏住善,黏住德,黏住礼,黏住孝!黏住根。我真感谢那些编祝福微信的写手们,编的那样合情合理,特契合欢乐喜庆的氛围,印证了那
2016-01-18 12:39李海松
小村里的腊八粥啊,那个香,那个甜呀 !
进入腊八,过大年的序幕在我们那个遥远偏僻的小村徐徐拉开,喝腊八粥是小村过年的重要习俗。
相传,我们的老祖宗……一个当年的满清的贝勒爷带领八旗兵在腊八这天,进征塞外幽州南部(今青龙河下游)时,由于长途跋涉,饥饿难忍,突然在一个山峁山坳的小山洞
2016-01-18 10:18正月里来闹秧歌
李海松
正月里来是新春,小村张灯结彩,欢歌笑语,爆竹声声,幸福洋溢在父老乡亲们的脸上。
喜庆的锣鼓敲起来,欢乐的秧歌扭起来,平时静谧,安宁的小村沸腾了,男女老少纷纷走出家门,来到村里的老槐树下,欣赏热热闹闹的大秧歌,无论大人孩子,人人都是秧歌的参与者,不自觉的就走进队伍中
2016-01-16 08:29小村野菜香
李海松
题记: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野菜的小文儿,但一直不敢动笔,主要是有关写野菜的文章太多太多了,大部分是回忆家乡野菜特多,味道鲜美,采野菜的乐趣等等怀旧文章。而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周作人、汪曾祺两位老先生写的同一题目的美文儿《故乡的野菜》。前者写于1924年,是写浙南野菜趣味的,后者
2016-01-07 10:23- 上一页 第一页 678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