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松
十冬腊月,大雪纷飞,滴水成冰。
入夜,晚自习, 偌大的教室如寒窑一样,同学们冻得瑟瑟发抖,晚饭吃的三两高粱米粥就大白瓜子早就被我们缺乏营养的肠胃消化殆尽……
本来,进入腊月,我们应该放假回家了,可为了高考,学校决定毕业班要补课到小年才放假,这可苦了我们这帮山里的孩子,教室和宿舍里
2019-10-29 17:01谨以此文纪念唐山大地震42周年:
小村遭遇强地震
李海松
故乡的那个小山村位于当年唐山地区所辖的卢龙,迁安,迁西,抚宁县交界处,距离唐山市区直线距离大约120多公里。1976年7月28日零时许,突然一道刺眼的强光划破夜空,继之而来的是巨大的“轰隆隆,轰隆隆,轰……隆……轰隆……隆……轰隆
2018-07-19 18:20李海松
黑屋子,土台子,泥孩子,是对山里孩子受教育境况的真实描述,我们小的时候乡村教育条件普遍艰苦,在低矮潮湿,四面透风,夏热冬冷的教室,土坯抹泥做成的讲台、桌凳,土操场,土设施……这样的环境下读完了小学,度过了童年时光……
尽管山里土孩儿读书环境艰苦,尽管没有出色的老师,甚至有时连教科书都
2018-06-04 16:13谨以此文献给我们逝去的父母:祝愿天下父母健康长寿!
中年孤儿
李海松
尽管人到中年,尽管古语说男人有泪不轻弹,尽管身边有许许多多的朋友经常小聚谈天说地不感寂寞。但是,想起我们那逝去的父母,我依然伤心不已,总感觉没有父母的日子,自己多么孤孓,孤寂,孤独,不知不觉中,就感觉自己成了“中年孤儿
2018-05-14 18:56李海松(老贫农)
浙江海宁市一文友多次约我去他们那里走一走,看一看:观观钱塘江波涛汹涌的大潮,吃吃那里的江南美食,尝尝那里的极佳海鲜,穿穿那里的豪华皮草……其实,喜欢旅游的我,多次想去海宁这座美丽的浙江小城,可一直没抽出时间前往,这个春节,决定到海宁走一走。
这些年来 ,提到海宁,人们总把这
2018-02-20 17:42李海松
披上从乌镇女红房里买来的江南布衣,趿上从这里淘来的江南软底布鞋,我随着如织的游客开始再次游历乌镇了。
不必说中国文坛巨匠茅盾的故居,不必说那里的小桥流水,更不必说那里久远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单说那青瓦白墙,飞檐走壁的,错落有致的老宅,那逼仄的,只露一线天的胡同,那厚厚的木板们,石条铺就
2018-02-19 13:30李海松
仿佛还在咿呀学语,仿佛还在和父亲学"鹅,鹅,鹅,曲项向天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仿佛还在和老师学拼音……岁月的年轮,不知不觉把我们带到了中年,朋友同学见面,问候的家长里短是身体怎么样,孩子怎么样,房子怎么样,哪年退休云云……光阴,怎么能是
2018-01-24 21:09李海松(老贫农)
推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那一年,小村的父老乡亲释放出前所未有激情,春种,夏锄,施肥,除虫,秋收哪个环节都不得马虎,经过一年的艰苦劳动,全村获得喜人的收获,家家户户院子里的高粱,谷子,玉米,大豆,白薯和苹果,大白梨,山楂等都是堆积如山,村支书李宝山大爷说,几十年啦,咱们村的老少爷
2018-01-24 21:07李海松
那年正月十七,小村的父老乡亲还沉浸在元宵节喜庆祥和的气氛中.在我们乡下,不到农历二月二,“龙抬头”,春节就不算结束,大秧歌依然扭的欢,演皮影,唱落子(评剧)还热火朝天。而一些勤快的人们在正月里就开始劳动了,比如往田里送粪,上山拾柴火等等,古语都说人勤春来早啊,人勤快了,自然就有收获,这是
2018-01-07 21:00我陪老妈度中秋
李海松
老妈今年93岁,罹患阿尔茨海默综合征(老年痴呆)两年有余,尽管一群儿女坐在她的床边千呼万唤,尽管我们天天为她寻医用药,可她就是不认识我们。
我常反问,这就我那一世精明能干,吃苦耐劳,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并不富裕家庭而操劳奔波一生毫无怨言的母亲吗?每每看着那她呆呆的,
2017-10-09 21:57-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