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时节话螺蛳

    螺蛳,俗称螺螺,是水乡地区的一道美食。

    在我们那里,吃螺蛳是无需花钱的,门前屋后的沟沟汊汊里,除了鱼虾,最容易捕捉到的就是螺蛳。大多数人家都有一个连着竹篙的趟网子,只要将那种簸箕形的小网随便到那条小河里沿着河底趟会儿,就能趟到半淘箩的螺蛳,运气好的时候,还能顺带趟到一些小鱼小

  • 我是家里的老二,有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哥哥。1957年秋天,全国性的三年经济困难已经在家乡拉开了序幕,结了婚还不到一年的哥哥竟然莫明其妙地英年早逝。算来已经过去了五十八个年头了。近来,那些尘封多年的往事常常在记忆的长河中泛起,情境之清晰宛若昨天。

    以前母亲还健在时,常听她说,我两岁(其实只是刚过了周

  • 岁月沧桑话服装

    ` 一,小时候穿过的衣裳

    我出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那时候,大半个中国还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呻吟。县城内驻扎着鬼子兵,各个主要乡镇也被“和平军”(伪军)盘据着,乡下还活跃着共产党的地下抗日武装,敌、伪军时不时地下乡扫荡,老百姓担惊受怕,若不堪言。再加上频繁发生的水旱灾害,

  • ,“跑年账”

    除夕夜,噼噼啪啪地响了一夜的炮仗。突然想起了一个沉重的话题——“跑年账”。其所以要加上引号,是因为跑年账的本意是指旧历年底追讨欠账的行为,而本文所说的却是过去春节期间行乞者一种自嘲的雅称。

    小时候常常听父亲说起他年轻时“跑年账”的那些事。父亲出生于1911年,那年正是大清朝末代

  • ,“跑年账”

    除夕夜,噼噼啪啪地响了一夜的炮仗。突然想起了一个沉重的话题——“跑年账”。其所以要加上引号,是因为跑年账的本意是指旧历年底追讨欠账的行为,而本文所说的却是过去春节期间行乞者一种自嘲的雅称。

    小时候常常听父亲说起他年轻时“跑年账”的那些事。父亲出生于1911年,那年正是大清朝末代

  • 在新疆过年(二题)

    一,在阿克苏过年

    1960年是三年经济困难最难熬的一年,那年年底,19岁的我从甘肃被调到新疆阿克苏,还在那里过了一个旧历新年。

    岁月荏苒,斗转星移,一转眼就过去了半个多世纪。虽然岁月的长河湮没了许多如烟往事,但在阿克苏过的那个春节却让我至今仍记忆犹新。那年,位于甘肃河

  • 粮食加工的前世今生

    过去的半个多世纪,粮食加工的方法及其使用的器具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远古时期,动物的牙齿是最原始的粮食加工器具。它们先用牙齿咬破食物坚硬的外壳,再将其嚼碎,这就是原始的也是当时唯一的粮食加工过程。后来经过了漫长的进化,人类学会了使用石块击打食物的外壳,并将其“加工”

  • 家乡的农舍

    家乡最早的农舍,不过是一些星星点点地散落在芦苇滩上的用芦苇搭成的窝棚。

    很早以前,家乡还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海滩,是数千年来一次又一次的洪水挟带着泥沙将这片滩涂垫高了才有了人烟,据史载:公元1023年(北宋)范仲淹在东台主修捍海堰,堤成后,开始有人来此定居。来这里定居的人大都是从河南

  • 洗澡

    现在,洗澡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享受。生活在水乡小城里的人们大都崇尚“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所谓“皮包水”就是喝早茶吃早点,“水包皮”就是洗澡或者或者叫泡澡。虽然这种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在家乡小城由来已久,但对于生活在乡村里的农民来说却是难得的奢侈。

    过去的庄户人家,在整个漫长的冬

  • 琐谈“通信”与“通讯”

    “通信”与“通讯”虽然词义相近,但两者还是存在一定的区别的。好像“通信”是“通讯”的前身,它的词义较宽泛些,广义的“通信”泛指信息传递,狭义的解释则是指利用书信互通信息。而“通讯”只是指利用电讯设备传递信息,因此,在电讯技术还没有问世前,恐怕还不曾有“通讯”这个词语。{p

  • 上一页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