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住连日记之《霜降》
(王慧萍)昨晚几个人把一大包干红葡萄酒喝光了,就这样安静地说说话到午夜,蛋糕就是珍馐美味,还有就是杯中干红的脆爽和大家真挚的友情。
一夜无梦,心情很好,直到有人在窗外喊吃饭!快速洗漱,去吃早饭!油炸馍馍,玉米糁糊糊,素炒山药,花生米。水煮鸡蛋。
坐书记车去斗渠巡查
2015-11-02 12:23一部新手机
王慧萍
年初进行民主选举,24岁的刘晋安因懂管理会经营工作扎实,被职工们推选担任了连队的农机副连长。好友大明给他出点子,让他学会生财之道,不要傻呵呵地闷头瞎干,刘晋安绵绵地笑笑,没有说话。
眼看着就要开始整地播种了,刘晋安这几天在农机户家里帮着调试机车,检修农具,车上车下不停
2015-10-31 10:09那一棵梧桐树
王慧萍
秋阳渐渐西斜,巧民在六斗桥头的石板上坐着,时不时有南北穿梭不停的各种车辆从身边疾驰而过,这两天,连队棉田开始打脱叶剂,为机采做准备,8台高架机车在5个斗渠的上万亩棉田里作业,场面倒也是很壮观,往日青葱玉翠的棉花叶子透出一种颓废的枯褐,弟弟三民早早就去泵房排队,等着机车给
2015-10-31 09:48团场连队的男人们
王慧萍
初秋的9月,连队的早晨是寂静的,因了万亩棉田都是机械采收,昨天下午连长就接到团生产部门的通知,要求棉田开始喷施脱叶剂,因为棉田脱叶剂喷施要抓住近几天温度适宜的好机会,所以,连长、副连长、政工员都早早起床,开车的开车,骑车的骑车,走大路的走小路的往连队的方向急赶。早晨
2015-10-31 09:19温暖的煤油灯
王慧萍
童年时代,懵懂未开,留下深刻记忆的东西很多。但那时点煤油灯情境却历历在目:冬日的夜晚,一盏煤油灯,一家人围坐在小方桌前,吃着炉子里烤出的皮焦里黄的红薯,在炉盘上炕葵花籽,看姐姐坐在炉子旁掂着家里的铁锅炒黄豆,炒包谷豆,围坐在妈妈身边,妈妈纳着鞋底,讲着薛岗反唐的故事,姐
2015-10-31 08:54连队的十月微霜
王慧萍
站在6斗桥头等车拉包的曹亮裹紧皮大衣,一直朝着南面不停地看。等着拉棉包的职工可不只是他一个,钟光杰也裹着皮大衣坐在摩托车上,缩着脑袋,闭着眼睛冥想,手上的香烟都快烧到手指头了,也没有发觉。
昨天一大早天就放晴了,听负责6斗片区的新建讲,昨天下午采棉机就进海宽地里开
2015-10-31 08:13十月二十九号随笔:
睡到自然醒的感觉不错,很奢侈!代价是睡得眼睛肿肿的,睁开费劲儿了。
依然是快速洗漱,穿戴齐整,站在穿衣镜前打量一下下,木有问题,出发。
9点33分了,要快步走,来不及就搭顺风车,刀郎的歌曲适合在旷野里行走时随之哼唱,能感觉肺腑的舒畅,感觉到胸腔的共鸣。
一路无拘无
2015-10-30 14:53七月的连队
王慧萍
连队的七月,有着和往年不一样的灼热,从进入伏天的那一刻起,太阳就表现出不一样的热情,尽情释放它的能量,它的光芒灼目,照在裸露的皮肤上能感觉到刺痛,上午9点多的时候,三民和媳妇就从地里出来坐在桥头的树荫下乘凉,俩人浑身上下都湿透了,田间闷热,太阳又毒,在地里让人感觉热的出不
2015-10-30 14:11那 缕 阳 光
王慧萍
每一次接妈妈回团场,都是在两个孙女五一劳动节或者十一国庆节学校放小长假的时候,妈妈一直在照顾两个女孩子的日常起居,所以回来的次数很少,孙女分别在城里的两个学校读高中,一个上高二、一个上高三,高三临近高考,学校抓的紧,放假时间有长有短总是错开着,再加上儿子、女儿都工作在
2015-10-30 13:43那些关于连队的记忆
王慧萍
一、房 子
我出生在60年代末,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人们的住房都是七八家住一排,房子都是连队领导组织职工利用午休时间组织大伙盖起来的,那时职工大突击,脱土坯、砍些杨树或柳树做檩子、椽子,红柳扎成排子,连队的大马车从地里拉回整捆整捆的麦草匀匀实实铺在顶上,上面再撒
2015-10-30 13:16- 上一页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