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场连队的味道

    (新疆第七师王慧萍)叶子出生在这个叫前山的地方,已经在这儿度过了生命里的四十年。除了去省城上大学的那三年,叶子就一直未曾离开这个地方,偶然会和同学一起在70公里以外的小城聚会一下,或者参加亲戚朋友的婚礼,也是当天去当天就回了。

    闲暇时,叶子会骑着自行车带着女儿顺着那条环城公路

  • 秋到连队

    王慧萍

    时至初秋,连队几个斗渠的棉田陆续开始喷施脱叶剂。

    地里的棉花还没有吐絮,往年这个时候,职工们早就在地里忙活开了,那时候要拾棉花、媳妇们要做饭、洗衣,送饭,过秤、装车、拉花、还要回家给拾花工做晚饭,忙的团团转,忙的辛苦。这二年,因了机采棉的大力推行,职工们不再为了去内地接

  • 连队的味道

    (新疆第七师王慧萍)每次骑车去连队上班,在片区条田道路上行走,看着两侧万亩棉田盛开着白的花、红的花,和着绿叶随风摇曳,棉田小径旁的草儿和道路两边整齐的新植白杨树林,侧耳聆听鸟鸣鸡叫、羊咩牛哞,深深呼吸着连队清新的空气,闻着麦田的清香,总是让我感到神清气爽。

    连队的田野旷远依然,静

  • 大磊的快乐生活

    (新疆第七师王慧萍) 大磊在苜蓿地边挖坑栽树了!这消息,一夜之间长了翅膀,传遍了连队各家各户!

    听到这个消息,接水员爱民在金顺商店门前的凉棚底下对你一言我一语的职工们说:这个臭小子,能折腾,以后是个办大事的主儿!有遇到富阳的职工问起大磊种树的事儿,富阳总是翻翻眼,谁能管得了他

  • 连队女人

    (新疆第七师王慧萍)秋日的艳阳高照,舒慧在院子里把自己的那辆豪爵250摩托车擦拭干净,心里却在想着前夜下雨前那场狂风,虽然风早在雨前就停了,可是一想起来舒慧还是有一些些个心惧。

    前天下午的一场大风足足刮了四个小时,眼看风卷着地上的碱尘、落叶和草屑呼啸而至,正在片区棉田检查秋灌质量的

  • 阿 西

    ( 新疆第七师王慧萍 )阿西是团部一家回族清真饭馆的老板。

    四十三岁的她皮肤黝黑,一双乌亮的大眼睛在长长地睫毛的映衬下宛如两粒黑葡萄,乌溜溜地。阿西穿着时尚前卫,豹纹的T恤、黑长靴,皮短裙,用12岁的儿子张浩宇的话来说,妈妈真的很拉风,真的很酷,真的帅呆了。

    阿西的饭馆平日里

  • 童年最美的记忆

    (新疆第七师王慧萍)

    那时候我7岁,上小学二年级,妈妈每天一大早要带着我下地,妈妈是大田排排长,每天早上6点10分要带着大田排的阿姨、姐姐们下地劳动,到了9点种再回家做早饭。10点整连队会安排工作,我早上9点要上学,爸爸每天早上也是要和连部的叔叔们一起下地劳动,每次爸爸妈妈怕

  • 三秋随笔《副连长的一天》

    (新疆第七师王慧萍)快速起床,洗漱,徐副连长穿上大棉衣骑上摩托车去斗渠。天微亮,采棉机已经在5斗路西作业。看起来采收面积不小,远远看到4斗东徐吉林的地头一大堆棉花。打包机在打包。每个片区负责人都忙着自己分管的事情。

    早饭大家也是边吃边相互通气,说各自斗渠需要揭滴灌带

  • 三秋随笔《连队秋忙》

    (新疆第七师王慧萍)早上起床都8点了,是被拉棉包的车喇叭给吵醒的,外面刮风,很冷,赶紧叫席子起床,通知承包职工下地拉棉包。这些拉棉包的驾驶员神龙见首不见尾,说好的要来连队拉棉包,职工在桥头、地头等半天啥也干不成,一个车没有见,早上连个招呼都不打,就一路鸣笛到了,在这项活路面

  • 麦古茶舍的女人

    王慧萍

    团场、连队,对远在河南郑州经营茶叶的丽子来讲,总是有着许许多多挥之不去的记忆,这种记忆伴随她在每一个日出与黄昏,对团场和连队的思念之情,一直在她最柔软最温暖的心底深处。

    丽子在河南郑州铭功路商业繁华地段开了一家茶舍,批发零售普洱茶,茶舍只是一个结交南北茶友的歇脚品

  • 上一页 1234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