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我自己亲身体验掰包谷的辛苦后才发现,生活原来也就像掰包谷一样,看似简单,其实做好它并非易事。

    团场的“三秋”是一年中最关键的季节,今年难得的“十一”国庆能正常休息,我和老公决定回甘肃老家看儿子,虽说今年已经回去好几次了,但是想儿子的心无法阻止我回去的步伐。

    为了节省开支,我和老公会去的时候

  • “大漠埋不了这颗心,流沙卷不走这颗心……”每一次听这首歌都会触动我心灵深处的情感,是激动,也是感动。

    岁月长风吹走了浮沉,信念化作了胡杨林,就是因为这样坚强的信念,才使得天山南北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也逐渐从满足物质需求上升到精神需求,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居住环境也从曾经的地窝子、土

  • 在上世纪五六十物资供应匮乏的年代,军垦战士那时候还是部队系列,穿衣实行供给制。我家姐弟3人,当时也都是在长身体的时期。为了节省布票,姐姐穿小了就给我穿;我穿小了给弟弟穿,那是我弟弟还小,越小越穿的烂,衣裳穿破了缝个补丁继续穿,惹得我们这些小姐妹心中郁闷而毫无办法。那时有句流行语:“新三年,旧三年,缝

  • 看着如今生活在福窝窝里的孩子们,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童年生活,想起当时让我揪心和不安了一年多的往事。

    记得那是在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天下午放学回家,母亲从商店回来,手里拿着一大把毛线,兴高采烈的回来对我说:“你看妈妈买什么了?” “是毛线,要给我织毛衣吗?”我激动地问妈妈。妈妈笑着说:“给你和

  • 年复一年,春夏秋冬季节的交替,以前觉得时间就像蜗牛,过的实在是太慢了,也许是因为自己不曾变化,可如果说没有变化或许是一种自我安慰,时间总会在你身上的某个部位留下永远也无法抹去的记忆,是啊,仔细端详镜中的人儿,没有了曾经的朝气蓬勃,也不再是充满幻想的那个黄毛丫头,而是多了一丝忧郁,一份成熟。蹉跎岁月,

  • 自从有了电话,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捷自然是不言而喻的。虽然电话我都已经换了好几个了,每天也都有接到很多电话,可即便是这样,每每听到电话铃声响起,我还是会莫名的紧张。

    南疆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北疆,至于有多大差距,我也说不清楚,当然和内地乃至发达的沿海城市也就不能相提并论了。也许人家都开始玩儿智能

  • 在我上大学第二年的冬天,哥哥结婚了,我的准嫂子比我还小一岁,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四川人。当时离放寒假的时间没几天了,所以我没有请假回去参加哥哥的婚礼。

    哥哥比我大4岁,记忆中,哥哥带给我的安全感超越了父母,也许是父母为了养家糊口无暇顾及我的原因吧,不论干什么,哥哥都会带上我,有时候哥哥的死党说我是哥

  • 中秋节在父辈们的眼中不仅仅是传统的节日,更是全家相聚的重要日子,小时候,我只知道中秋节这一天能吃上好吃的东西,月饼当然是少不了的。

    印象最深的还是十几年前过中秋节的情景。那时候,因为家里经济比较拮据,父母为了我和哥哥能顺利完成学业不得不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在新疆就是种棉花地。已经记不清

  • “老张,你放心,咱们俩是两口子,无论你身体状况如何我都不会抛下你不管的……”这是家住兵团第七师128团紫竹苑社区退休工人鲁玲经常安慰老伴的一句话。

    鲁玲的老伴张云喜是兵团第七师128团十八连的退休工人, 2012年,张云喜不幸得了尿毒症,很快就发展到生活不能自理的程度了,由于当时团场医院不能做透

  • 马鲜红

    那年,乌鲁木齐开往成都的火车上,旅客很多,车上的空气也不怎么好,上车后我的座位号正好和你挨着。好奇怪,你身上散发着一种自然的香味吸引了我。我暗暗称奇:一个大小伙子身上还洒香水啊?我被这种特殊的香味吸引了。一路上,我一直默默地关注着你的一言一行。记得那一天在火车上的邂逅,正好是七夕,此刻,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