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之夜,姗姗迟来。全然不似柔润、静谧中的春潮带雨,晚来颇急;亦非萧疏、寒彻的冬夜那样,落日西下时,寒气与暮霭便急来可待地四合而来。
夏日向晚的黄昏,是那样的悠长,给乡村山野笼罩上了一层朦胧、神秘而祥和的暮霭。西天的落日,依依不舍,久不下山,夕阳映衬下的天空,一边是色泽、形态变幻不定的云海沙丘,
2015-12-07 10:05世纪新轮二年,所谓营盘如铁,兵如流,淡然挥手军旅,从兹遁身高校;曾历行伍之士勇,再经学府之文儒。自度学府乃清静风雅之地,殊不知衙门之疾重、潜规之深矣。诸如明示竞岗,实以潜规,岗因人设,非是招贤,文牍会患,形重于实,社会之疾,于此亦概莫能外,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也。
余非校友,非弟子,亦非子弟,行伍出
2015-12-03 12:16什么坛终是祭坛,什么圈终是花圈。这是八零后的韩寒的话,也算名人名言,可我不敢苟同,不敢恭维,我感到了此话的固执、傲慢与偏狭。这恰是80后的典型特征,自暴了弱点,自击了软肋,一如他不容置辨的才气,虽然我注意到了此言的时境;愤世忌俗是一种深刻还是一种浅薄,已不言自明,一种愚昧的忿懑。世上的事有注重结果而
2015-12-01 09:40大自然的神奇就在于不可琢磨,刚说今年是个暖冬,忽然就冷得象冰窑,让人有些适应不了。
妻心中是暖和的,她刚找到了打工的地方——一家新开张的水果超市,因人手不够,每天从早上7点忙到晚上9点,但还是热情很高。嗨,资本家的钱也真难挣,尤其是社会主义里的资本家。
吃过晚饭,孩子自觉的学习去了,我收拾好
2015-11-29 14:30初识伊在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原河南部队的新闻报道员培训班。山东人,高小文化,家贫,毫无水浒汉子气,人前一副猥琐式的谦卑,催永元式的笑。
此公在班上特“打眼”,笔记多,提问多,习作多,逮着谁,就能提问,缠上谁都让改稿,那份虔诚让你无法拒绝,只是文字委实难以顺口;但人特勤快,打水,扫地,擦黑板全包,
2015-11-28 13:09春风乍暖百花香,烟花三月下九江。一干同仁,二日浅游,于满眼翠绿金黄,肺腑温和润凉的仲春季节里,心旷神怡中亲近我那神交已久,披着天风,从远古洪荒走来的庐山;感受历万年文明,千载创造,占尽地理优势,吸绝天地灵气的匡庐人文气息,自然美景。人皆尽赞庐山苍峻雄奇,钟灵毓秀之景色,我独着眼其浓郁的人文色彩,沉浸
2015-11-27 15:35在当下喧嚣而浮躁的世风中,国人习惯形式重于内容,把应做之事缩于节日化,突击化,时段化.习惯于吃祖宗饭,断子孙粮.哺育了中华民族的秦地,黄河流域,想必开史之初,土地肥沃,林秀水清,植被繁茂,只是因了人的贪婪和肆无忌惮的掠夺之后才衍为黄土高坡乃至黄祸.于是植树造林也算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或是偿还于自然
2015-05-21 16:16老家湾子的中央是祖辈留下的老祠堂,那时已成为生产队里的仓库,门口几级大青石的台阶下一方空地,成了天然的“文化”广场。是我们儿时玩耍的场所。大人们一有空暇则会坐在石阶上拉家常、谈传闻、讲从古戏里知道的历史中的人和事。诸如铡美案、程咬金、薜仁贵征东……激动时会冲我们嚷道:“小子,听着,小湾读书赶不上大湾
2015-05-20 15:18大别山南鹿余脉的边缘,我的祖先停止了从江西迁徙而来的脚步,从斑驳而有雕梁画栋的老祠堂来看,他们曾有过一世的书香和几代的富庶.
冬日的余辉渐褪去,夜幕和寒气迫不急待的四合而来,村旁滠水河上的水雾也帮助了暮色的嚣长.收工回家的母亲总是麻利地做好固定式的晚餐-----烫饭,当天完全黑下来的时候,那遍身
2015-05-18 10:54家乡有句老话: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二十载军旅奔突,续之而来喧嚣的都市生活,磋砣岁月,荒废自我,不经意间已过了圣人界定的所谓不惑之年.然而,面对纷纭的尘世,繁复的生活,却有着太多的疑惑,我那二千年前的贤圣又何能勘破今日之世道!只怕是先生在世亦当惑。于是乎,在这多惑的不适中,常滋生一种怀旧的情
2015-05-18 10:52- 上一页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