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微信朋友圈连续分享了《留在村庄的发小》、《乡下的爹娘》、《故乡的味道》、《这就是我们的村庄》、《故乡的秋天》、《月是故乡明》几篇文章后,带着思念的序曲,随着国庆节长假,我终于由城里回到了生我养我的村庄。

    爹和娘就在院中。

    父亲一边精心剥弄着他那舒心的小菜园,一边说:“我算着你今天回来。”,

  • 秋雨“沙沙沙”下个不停,小城已不见秋老虎的尾巴,烦闷的暑热已成过去,秋的季节来到了,躲在水中,藏在山中,蛰伏在空调下的人们,一下子活跃起来,熙熙攘攘一齐拥向街道,逛公园、跑商场、进农家乐,全洋溢在幸福之中。

    一场秋雨一场寒,早晚温差已经增大。初秋,凉爽惬意写满人们的脸上,唐代诗人王维的《秋夜曲》

  • 闷热的夏夜,热浪袭人,蚊虫在耳边嗡嗡乱叫,我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眠,索性起身走下楼去。

    沿街的夜市,灯火辉煌,人头攒动,小摊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川味火锅占据小城半壁江山,空气中弥漫火锅的气味。我过去曾在省城吃过一次热卖火锅,那景象在小城今天晚上重演,要排队等候,人们在看手机、看报刊、

  •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近期网上、新闻媒体对抗战讨论增多。而我对英雄的认识还得追溯到童年。

    童年时代生活在农村,文化生活相对贫乏,看电影是唯一娱乐,那时的电影百看不厌,《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看得滚瓜烂熟,好人、坏人分得清清楚楚,英雄事迹熟记于心,英雄情怀萌发在幼小的心灵。{

  • 作者题记

    1978年,襄渝铁路通车,坐落于川陕交界大巴山腹地、平均海拔808米的巴山工务指导区成立。30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创造出享誉全国的宝贵精神财富,就是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务实创新为内涵的巴山精神。

    [碗泉歌 散文] 巴山感怀

    我这是第二次到巴山了。2013年11月,我随

  • 每年高考刚过,名目繁多的谢师宴就要登场,十年寒窗,莘莘学子金榜题名,答谢自己的恩师,也在情理之中。触景生情,而我更多地是想起了我的几位高中老师。

    那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年代,高考制度刚恢复,老师与学生对高考的热情不亚于如今的高考热,但心中感受与三十年后的高考还有不少区别。单纯天真的学生,无私敬业的老

  • 儿时记忆中, 每年到六月份,芒种刚过,在陕西关中平原,自东向西,田野一片金黄,天空中不时传来“ 算黄算割”鸟的阵阵叫声,紧张的龙口夺食的夏收季节来临了。

    “远也黄,近也黄,遍地麦穗翻金浪,社员们排成行,手拿镰刀收割忙。” 、“算黄算割,老婆缠脚”、“麦黄谷黄,绣女下床”,时令到了,庄稼人不分男女

  • 嘀嗒、嘀嗒的春雨下了一夜,清晨起来,推开窗户,一股沁人心脾的空气扑面而来,远瞧群山,碧野晴空,景色宜人。忽然想到,昨日与朋友闲聊,今年雨水多,草木茂盛,山里都长疯了,到处青翠欲滴,风光无限。

    正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时候,春雨、春风,桃红柳绿,芳草青青,踏青的好季节。

    古人对春雨的描

  • 散文 故乡的传说

    碗泉歌

    我的故乡在闻名世界的佛教圣地法门寺以北六公里处的乔山脚下。乔山并不大,但它并排三个山头却非常出名,分称西观山、中观山、东观山,神话传说是《封神演义》中三霄兵败周原后在此成仙。

    乔山西观山后面一条大山沟的名字叫碗儿泉,因沟崖上一汪泉水而得名,崖缝里一丝清流涓涓

  • 散文 父爱如山

    碗泉歌

    父亲是一位乡村退休教师,一辈子为人师表,学生弟子众多,在我们方圆几十里的乡镇里,甚至在县里,知道父亲大名的不多,但知道父亲是老师的不少。

    六十年代,年轻的父亲跟随大他两岁的侄儿去山区邻县任教,因忍受不了饥饿和寂寞的折磨,又回到村里当了一名乡村教师,这一干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