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之菊,尽放生命之绚丽。能红则红,能白则白,能黄则黄,能艳则艳;有花的则开花,虽然那花里带着枯涩;有叶的则落叶,落叶也成了一道静美的风景。
一切如晚秋之菊步入了生命的辉煌之旅。地里的庄稼熟了,沉甸甸的,丰收了的农家在忙着抢收;果园的果子熟了,缀满枝头,喜笑颜开的果农们在忙着采摘;考上大学的孩子
2015-09-28 10:56酷暑未尽的八月底,在“秋老虎”的肆虐中,“七夕”节悄然而至。如晨曦扑面而来的一股凉风,“七夕”节让连日来备受酷暑煎熬的人们清爽了许多。于是,“七夕”的情思涌上心头,浓浓的,氤氲在潮湿的空气中。
涌上心头的,是那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此时的牛郎织女,定是相会在鹊桥
2015-08-20 22:11守望花开是一种境界,一种可以意会而不能言传的境界。就像种田的老农守望地里拔节生长的庄稼,从春天的萌芽守望到秋天沉甸甸的收获,那“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喜悦都写在了脸上;更像忠贞的恋人守望爱情的潜滋暗长,从海枯石烂的誓言守望到白头偕老的不离不弃,那浓情似水的忠贞永远镌刻在心里。
庄生晓梦的守望,是
2015-08-06 10:08如果你到成都,看到天府之国的人们慢悠悠地走在路上,你一定会好奇:成都人为什么这样安逸?成都人的回答定会让你大跌眼镜:人早晚要死的,走那么快干啥子?
人生如马拉松,紧跑慢跑,都要到达生命的终点。与其做一个匆匆的过客,不如安然走过生命的每一段里程,静心观赏沿途的姹紫嫣红,细细品味人生的跌宕起伏,就多
2015-07-29 17:44每天,从岱庙门前走过,都会注目于这神圣的千年庙宇。朱红的庙门,高高的砖墙,挺拔而婆娑的国槐,氤氲着皇家的肃穆,不由放缓匆匆的脚步,倘佯在这片神圣与庄严之中。
敬畏门前牌坊的高耸,横竖几条硕大的泰山石镶嵌在一起,巨人一般,直插在门前,古老的文字记载着岁月的悠久,斑驳的碑刻演绎着世事的沧桑;敬畏门前
2015-07-22 16:36又是一个流火七月季,当求学的孩子被父母们领着南下北上进行“大学游”的时候,当休闲的人们乐悠悠地南下度假的时候,上班族的我突然萌生一个久藏心底的念头:我想去看海。
我想去看海,不只是海边的凉风让我心清气爽,也不只是海边的美景让我陶醉流连,更不是海边海鲜的美味让我大快朵颐,只想一个人走到海边,找一个
2015-07-19 08:47五岳之尊的泰山脚下,赏心悦目的景点鳞次栉比,闻名中外的千年岱庙,十里画廊的桃花峪、景色迷人的经石峪、一桥横架南北的大河水库……举不胜举。地处山南角的樱桃园,虽不起眼,却也是极好的游览之地。
沿环山路西行,过市政大楼,西行二公里,往上穿过一个小村子,就到了泰山南麓的一个小角落——樱桃园。
走进
2015-07-07 07:00山东省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属于材料作文,选取了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散文《无风絮自飞》中的一个片断,要求写一篇富有哲理思辩性的文章。选文出自名家,题材来源于生活,既能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能考察学生的写作创新和综合素养,从而引发了网友的热评,丝瓜与肉豆的隐喻便成为人间六月天齐鲁大地上的热点话题。{p
2015-06-30 21:55地里的麦子熟了,伴随着布谷鸟熟悉的叫声,端午节翩然而至。
童年记忆中的端午节是从黄河故道的那个小村落开始的。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懵懂的我对端午节的印记就是一碗煮熟的红白夹杂的鸡蛋。早晨起来,母亲端出用蒿草水煮熟的鸡蛋,或红或白的蛋皮,衬着淡淡的草绿,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我挑出最大最硬的一个,
2015-06-20 10:47中国人是最爱面子的,无论是达官富贾,还是市井凡俗,都把面子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所谓“揭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宁舍千金,不丢面子”就是最好的例证。
流传最早爱面子的当属那个齐国人,本来家里一无所有,穷得上顿不接下顿,却整天油光满面地四处炫耀,说与某某达官贵人同车共餐,好不荣光。久而久之,妻子不相
2015-06-04 22:25- 上一页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