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城杏花开

    文/卢柏莉

    二月刚过,“到托克逊去赏杏花!”成了新疆人最热门的话题,成了微信朋友圈里发布量最高的信息,大家口口相传、亲友相约,盼望着在托克逊欢聚。的确,一进三月,天气就一天比一天暖和起来,随着一阵紧似一阵的春风渲染,托克逊变得一天比一天好看,而大家最为之期待的就是到这里赏杏花。{

  • 记忆深处麦子香

    文/卢柏莉

    孩子对我小时候做农活的话题感兴趣,要我讲给他听。按照节气,此时正是炎炎夏日里抢收小麦的季节,当年随父母收割麦子的情景一下子浮现在了眼前,就像发生在昨天。

    在我的记忆中,我们村的主要农作物除了棉花就是小麦,麦子一般种在离村子不远的条田里,五月底麦子逐渐变黄,根根

  • 鬼高粱

    文/卢柏莉

    凭窗而立,眺望远方,目光所及能看到绿油油的庄稼,茂密的林子,碧蓝如洗的天空,此时即便是窗前一只一掠即过的小鸟,“唧”的一声也能把你带向遥远的故乡,想起故乡曾有过的情景,尤其是儿时的经历,年龄愈长,记忆反而愈加清晰。

    小时候,高粱米开始灌浆时,我们总喜欢去寻找鬼高粱。在

  • 一截古城墙

    文/卢柏莉

      这一截古城墙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做什么用的,以后又能怎么样,对它来说,我就是一个局外人,它的生老病死,它的荣辱存亡,一切都与我无关,因为我从未关心过它。的确,从我知道它的存在,我也从未思考过,这样的一截毫无特色的土墙,能会走进我的生活,走进我的思想?这是一截托

  • 沙拐枣

    文/卢柏莉

    出了吐鲁番市区,在去往艾丁湖的路上,是一大片在戈壁滩上逐渐开出来的地,因多风缺水等气候条件,还不能种植农作物,沿途只能看到一窝窝一蓬蓬高高低低的沙拐枣树。每年五月,沙拐枣树上会结满红绿黄白各种颜色的小绒球,色彩极为艳丽,远远望去像是开了一树树的花朵,非常好看。走近些看,这

  • 做一棵草也挺好

    文/卢柏莉

    田野里最不乏的当属草了。随便往哪一站,你便看到,庄稼地里,田埂头上,沟渠两边,荒野地里,只要是水能够洇到的地方,到处都是草的身影。这些草有的有名字,有的没名字;有独立成株的,有连成一片的;有开花的,有不开花的。各自选择一席之地,绿得从容,绿得可爱,自成一处风景,却

  • 一场雨

    文/卢柏莉

    一场雨,落在吐鲁番和落在这以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是截然不同的。落在了别处没人觉得稀罕,甚至还会因为到处潮乎乎的让人生厌,但是落在了吐鲁番这个国内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就不是稀罕而是稀奇了,尤其是像今天这样的雷阵雨。

    这场雨来得突然,夹着响雷,裹着闪电,像跑错了路的孩子,一

  • 重回小坎儿村

    文/卢柏莉

    “五一”小长假,我们没有跟随拥堵的车流去比耐性、拼体力,而是选择了自由自在优哉游哉的两轮自驾,一家三口骑自行车去领略美丽的大自然。一人一车一瓶水,我们选择了车少人稀的乡间小路,向伊拉湖镇进发,准备回一趟离开了十几年的小坎儿村,来一次故地重游。

    刚出县城,整个人就

  • 这个春天花事不断

    文/卢柏莉

    自三月起,热闹的杏花节拉开了风城春的帷幕,这个春天花事便一桩接着一桩,把个托克逊渲染得一天比一天好看起来。先是万亩杏花报春早,再是人面桃花相映红,接着梨花带雨白如雪,眼下槐香四溢春更浓。因了花的结缘,小小的托克逊第一次有了堵车的现象,大街小巷停满了外地牌照的车,

  • 杏花赞(三首)

    文/卢柏莉

    (一)

    枝头繁花罗绡透,

    绽彩化霓似锦绣。

    千枝万朵遥相映,

    霞光一片照绿洲。

    (二)

    新蕾含丹蕊凝露,

    蜂鸣蝶舞生爱慕。

    醉眼相看笑不同,

    高低叠韵舒粉袖。

    (三)

    春光深处不须归

    薄饮清酒寄相思

    吟诗作赋君伴

  • 上一页 12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