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台上的花
文/卢柏莉
春天的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厚重的棉衣是穿不住了,捂得汗津津的后背上痒得像有虫子叮虱子咬,让人忍不住就想剥竹笋似的一层层剥掉身上的负担,让整个身心都松快松快。
窗外还看不到一丝绿色,临窗几棵高大的青杨树上挂着一个个毛毛虫似的花絮,灰蒙蒙地在微风中轻轻抖动,没有人愿
2015-03-22 19:45高粱头儿麦穗子
文/卢柏莉
高粱头
麦穗子
王小琴和夏留根
一对子
……
小坎子村东头老桑树下,一群脏不兮兮的鼻涕孩儿唱着顺口溜在玩“踩地雷”,他们年龄大概6、7岁,是60年代第一批支边青年的第一
2015-03-20 09:07伊拉湖,我的故乡
文/卢柏莉
伊拉湖乡升级为伊拉湖镇了,这对于一个曾经在那里生活过近30年的人来说,虽然离开已经十多年了,却仍会油然而生一种强烈的喜悦和自豪,那里毕竟是生我养我的故乡啊!我从未忘记过对故乡的关注,总是新鲜如故地收集来自故乡的消息,我为故乡的变化和进步打心眼里感到骄傲!
伊
2015-03-16 08:02趣说老鼠瓜
文/卢柏莉
在去往吐鲁番市的路上,两边原本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近几年政府加大力度保护生态环境,严厉禁止割草、放牧,那些耐旱耐寒的骆驼刺和老鹤草终于在这里站住了脚,子子孙孙连成了片,使这一路看上去不再那么荒凉。这样的环境还适合老鼠瓜生长,因此在路边常能看到这儿一棵那儿一棵地趴着一大
2015-03-13 09:54金花菜
文/卢柏莉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杨柳已开始飘絮,麻雀在枝条叼啄,空气中已有植物特有的气息,那是熟悉的青草的味道,不由思念起春天关于苜蓿的各种美味。
我们从小就喜欢吃母亲腌制的金花菜,从生活艰苦时期到现在条件如此优越,依然贪恋那种特殊的口感和香味。
母亲年年都要腌一些金花菜叫我
2015-03-11 13:06沙枣花儿香
文/卢柏莉
春天如期而至,白杨河畔悠然漫步,路边休闲小凳上坐着个少年,手中的低音炮有优美旋律传来 :
骑着马儿走过昆仑脚下的村庄,
沙枣花儿芳又香,
清凉渠水流过玫瑰盛开的花园,
园中人们正在歌唱,
一位祖母向我招手,
叫我坐在她身旁,
哎……
是
2015-03-09 11:08黑子
文/卢柏莉
在城里生活的久了,反倒总是怀念起在农村度过的那些日子,以及那里的许多事物。
60年代初,一群支边青年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响应祖国“支援边疆、建设边疆”的号召,来到新疆开荒种地,我的互不相识的父母亲被分到了托克逊县前进公社农场三队,那年父亲21岁,母亲19岁。一个队
2015-03-07 10:25阿勒玛斯
文/卢柏莉
阿勒玛斯结婚了!这成了学校各族教师见面时相互转告的一个消息,善意的调侃和真心的喜悦溢于言表。
阿勒玛斯是个39岁的维吾尔族老小伙儿,我原以为他会打一辈子光棍,因为无论从他的长相,还是他的身体状况,以及经济负担沉重的家庭,哪个姑娘能看上他呢?
2000年的冬天,我
2015-03-07 10:24想起那棵老桑树
文/卢柏莉
记得小时候起,我家门口的马路边,一年四季都站着一棵老桑树,巍巍然横跨整个路面,并将部分树梢搭在一户人家的院墙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凉棚。它的支撑着沉重树冠的枝干并不高大,甚至有些部分还弯曲得厉害,像个佝偻着身体的老人。两三人合抱那么粗的主干上,逡裂的树皮沟壑纵横,上
2015-03-06 09:03煤油灯下的记忆
文/卢柏莉
我的童年时期是在伊拉湖乡小坎儿村度过的,在那里我曾经历了无数个靠煤油灯度过的日落后的时光。煤油灯昏黄的光环时常像一粒萤火虫般飞进我的记忆,点亮一个个深藏在心底的旧梦,让我又看到了父母摸黑劳作的身影,看到了一灯如豆的饭桌上,认真作业的孩子,也看到了艰苦历练中他们的成
2015-03-04 11:14- 上一页 12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