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雨学稼楼

    阮以敏

    学稼楼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田县杉洋镇夏庄村,是著名书画名家李若初先生故居。

    早在1982年的一个周末,跟随大甲中学同事李仕同先生专程去杉洋夏庄,探访他父亲若初先生旧居。其时先生的遗物除早年散落外,或被亲朋好友收藏,或被学生留作纪念。人去楼空的学稼楼空无他物,只见柱子

  • 湖畔春色

    ——献给淹没60年的千年古城

    阮以敏

    满盈的翠屏湖是脉脉含情、楚楚动人的,山清水秀,仿佛弥漫着无限的青春活力;干涸的翠屏湖是淳朴宁静、深邃沧桑的,超凡脱俗,似乎诉说着千年的古城过往。

    60年前的1958年,古田人民为了支持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无私奉献出了一座千年古城(唐

  • 喝酒

    阮以敏

    婚丧喜庆喝酒,亲朋好友相聚喝酒,送行接风喝酒,无所事事吆三喝五喝点小酒,国人是无酒不成席。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是英雄气概;灯红酒绿,谈天说地,是今人雅兴。说是喝酒,其实不一定,大多数人,讲究的还是吃菜。酒只是润滑剂,制造气氛。少部分人,对酒有特殊的爱好,有菜无菜无所谓,一碟花生

  • 探古兴庆寺

    (本文根据茶洋外地村阮顺利先生口述和提供资料整理)

    执笔 阮以敏

    兴庆寺,地处古田县大甲镇茶洋村外地(原名魏寺)自然村,始建于唐咸通年间,元至正年间重修,明洪武年间遭官兵抄毁,现址仅留清同治元年重建的“五显灵宫大帝宫”。

    兴庆寺建在茶洋外地院洋,当时有三座建筑,规模较大

  • 弘扬文化,展示自信,尽显风采

    ——古田县翠屏湖旗袍会走秀剪影

    阮以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美人若兮,顾盼流离。”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古田翠屏湖旗袍会近百名佳丽淡扫蛾眉、轻施粉黛,齐聚凤都际面桃花源、凤亭金翼之家,一展古田女人四射的

  • 蓝田遗梦

    阮以敏

    趁着冬日暖阳的周末,三五同窗好友邀约到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杉洋相会,探寻古镇厚重的文化历史和浓郁的人文气息。

    杉洋旧称蓝田,宋李廷芳《望江南•蓝田十咏》赞曰:“蓝田好,仙路入桃源,秀水一条银带绕,奇峰四面玉屏环,人在洞中天;待客到,指点问青田,余族只今丞相裔,李家原是帝王孙

  • 永春印象

    阮以敏

    深冬时节,参加全省农村中学初中语文学科教学研讨会,来到古称“桃源”的永春县,这儿依然气候宜人,绿树浓荫,风景秀丽,难怪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之称。

    虽然到永春县城费了一番周折,但却一下子拉近了与永春人的距离,感受到了永春人的纯朴与热情。报到当日,本想早早到

  • 一座城两条河,护城河上几座桥?

    阮以敏

    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古田建县,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划县北13都之地置屏南县。新中国成立后古田始属南平专区,1963年改属闽侯专区,1970年划归宁德地区。

    1958年国家建古田溪水库,治所淹没,迁至距旧城西南9公里的罗华乡庄洋里另建新城

  • 夜游偶得

    阮以敏

    数点疏星传吉兆,一轮孤月照松台。

    此去莲桥会织女,新丰河畔等你来。

    注:吉兆、松台、莲桥、新丰是古田县城郊四个村名。

  • 太阳与月亮

    阮以敏

    我是太阳

    你是月亮

    永远无法同行

    虽然同在宇宙天堂

    一夜梦魂的牵绕

    我又起了个大早

    你却悄悄地隐没

    从不体谅我的向往

    我的炽热 你的娴淑

    我的疯狂 你的端庄

    都说有缘 为何总是无份

    莫非是你爱捉迷藏

  • 上一页 12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