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和女儿去街里买春联,勾起我对小时写春联的记忆来。
我小的时候,每当春节临近的时候,总会有一些街坊邻居到我的家里,手里拿着一卷红纸,求我的父亲给他们写对子(春联)。那个时候商品经济还不发达,我居住的村里离街里也远,因此,在我的记忆里,大多数人家都是写春联,很少有买春联的。农村人自己不会写,就
2016-03-05 20:53吉林大学的M教授给我们讲刑事诉讼前沿的几个问题,让人印象深刻。记得谁说过:大学者,大师之谓也,非大楼之谓也。认识吉大,正是从认识人开始的。在此之前,吉大,不过是闪着光环的名称而已。
第一次接触吉大,缘于九年前的自考论文答辩。吉林大学的三位教师作为我们的答辩评委,坐在前面,对我们进行发问。听着三位
2015-11-15 10:27屯子的西头有一排长平房,在我的记忆里是集体户的房子。集体户,是村民对下乡知青集体的称呼。
在我的童年,乃至少年,青年,集体户的房子都还在。它比别的住家的房子都长很多,大人们都叫它集体户的房子,知青下乡时是都住在这里的。
或许是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对知青多数都没有记忆。只有一个人是例外,他叫刘X
2015-11-01 20:31国与国的区别如同个人之间,总会有些鲜明的东西令人印象深刻。
在瑞典,有一种蛞蝓的虫子,竟然也受到动物保护法的保护,要用药而不是盐杀死它们。因为用盐会很痛苦,听来象是童活,我们都不相信。但事后想来,恐怕是我们习惯的原因。几年前,在电视里看过一则节目,说有人为了提高牛肉的产量,向要宰杀的牛身体里充水
2015-09-20 11:42坐车上长白山北坡的人都留有这样的经验,坐在车里,时刻要担心整个车会不会掉下山去。待到安全到达山顶,又会对把我们拉上山的司机师傅都佩服的不得了,以为开车开到那种程度,才是真正的高手。
我2011年7月去长白山,对上山的惊险还是茫然无知,以为只是平常的登山而已。更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多人,到山门,才发现
2015-09-12 09:30中学时学过姜夔的词,只是没太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不久也就忘记了。工作后偶尔也翻阅一下宋词,无意中读到了姜夔的一首诗,自琢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不知为何,竟是没来由地喜欢。词、人、景,在音乐的韵致里,浑然一体达成了一种艺术境界,词人经历的真是一段雅致的生活呀,难怪
2015-08-29 20:21一别梨城八载秋,
君家情意付水流。
二载相识如泡影,
天涯一去不回头。
椰树有灵应识我,
红尘一会爱中求。
卿本东西南北客,
万里相逢万里愁。
2015-07-29 19:42俗世,因为一个人命运的改变,完全从热闹走向荒凉。即使你不避世,世界却要躲避你了。
为世界所抛弃的人,一旦意识到被抛弃的现实,剩下的就只有梦了。
晚年张岱,在自己的梦里,寻觅自己早年的生活。早年的热闹、早年的欢乐,一一回到自己的心中来。打上了岁月和身世的记忆,总是有着太多的感情色彩。记忆里的人
2015-07-22 22:27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半入红尘的人。小时候读封神演义,很向往书里描写的神仙生活。烟霞深处运元功,睡醒茅庐日已红。翻身逃出尘埃境,把功名付转蓬。受用些明月清风。少年的我,还没尝到红尘是什么滋味,竟是从心底里喜欢这种神仙之词。
毕业后,参加工作,在别人正是努力进取的时候,我却非常希望能够清闲。像蚂蚁似地忙
2015-07-05 17:09把韩非、庄子与杨朱放到一起,是想说说他们的不同。比较他们的差异,或许也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我上学时学过韩非和庄子的文章,至于杨朱,因为文章没有流传下来,只见过他的一些只言片语。
按照历史书的说法,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读韩非的文章,会有冷箭袭来的感觉。在韩非冷峻的文字下,我们看到的是赤裸
2015-06-19 21:36-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