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霞的黄昏》是作家沙林的一篇散文,读到它时正是我高中生活的最后一年,正处于紧张的学习阶段。那个时候,我还有时间去读散文,算是忙里偷闲,但多少有点不务正业。

    书是我躲在寝室里读的。那是一本纯文学刊物,薄薄的一本杂志。我身边的同学有读武侠的,有读文摘旬刊的,但我没发现有读这类书的。因此,读这类书,

  • 是七八年前的事了。我因为工作的关系,要到一个村子里去。地方虽然离我老家不远,但我之前并没有去过。我从县城直接打了一辆车,司机不知道路,我们就顺着方向开行,离开大路后,一路打听着前进。

    当车开到一个村子附近时,有一条河拦住了去路。河虽然不深,却有十多米宽。司机走到河边看了看,确信车辆不能过河,把车

  • 四人帮受审,江青和张春桥的表现最突出,江青尤其不老实。当然以江青的身份和曾经的地位,让她表现老实也难。在审判她时,曾汉周曾经说:“江青,你是犯人,你是被告,你要怕我们”江青说:“我怕你,你问坐在你旁边的江华,我怕过谁”。作为毛的夫人,曾经不可一世的人物,都是别人怕他,当然没有她怕过谁。法官的说法,今

  • 汉武帝在历史上被称为雄才大略的皇帝。这位皇帝在位期间发生很多大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反西汉开国以来的和亲政策,反击匈奴,开疆拓土;派张骞出使西域;为解决藩国问题,还颁布了历史上有名的推恩令。这些,历史上都可做正面看。但就是这位皇帝,在位几十年后,文景之治的太平竟被他打破,帝国各地开始出现了不安宁

  • 每天早晨,看到你倩倩的身影走进教室,然后轻轻地坐在前面。那动作始终如一,却总是很美丽,这时,我的心便安定下来,而在此之前,一直是期待,一种翘翘然望眼欲穿的心情。

    无论什么时候—课上还是课下,我都能感觉到你是否在教室里,甚至感觉到你在做什么。我的目光会不自觉地追随着你的身影。有时侯你在思考一道数学

  • 圣经里说,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意思是说许多现在发生的事,其实早已经发生过了。

    我老家前院住着一户姓张的人家。他家原来是在屯子的东头居住,后来买了我家前院的房子就搬过来居住,这样我们两家就成了邻居。原来并不曾注意的人家,因为成了邻居,接触多了,也就多了一分关注和熟悉。

    他家有一个老太太,我认识

  • “辜鸿铭先生赞小脚,郑孝胥先生讲王道,林语堂先生谈性灵。”这是鲁迅讥讽林语堂等人的一段话。不过这段话很多人未必能知道。在我的青年时代,林语堂在中国的出名,更多地是拜鲁迅所赐。他的一篇《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使一般的中学生得以知道有林语堂这么个人,不过林是被批评的对象罢了。

    其实,林语堂和鲁迅曾经

  • 一年里去两次北京,也许这就是佛家所说的机缘。机缘来了躲是躲不掉的,机缘没来,要也是不会来的。总之我是去了来了。一年里两次北京。连我自己都觉得频了,不过该来还得来。北京是大都市,不要说实地走进北京,想一想都令人有惶惑之感。对于我这个偏居于小县城的人来说,北京是太大了点。在来北京之前,在我的意识里,真有

  • 冬青河逶迤着伸向远方。冬青河是一条清清亮亮的河,似一条白带和天空相对。冬青河也是一条安安静静的河,因为河床宽阔,冬青河水并不湍急,而是比较平缓。望着冬青河的水流,你感到的是时间和耐心,多少岁月流走了,多少人事也随着流水去了。而河两岸的村落人家却伴着河水延续下来,炊烟袅袅的人家,见证了冬青河历史的容颜

  •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一句哄小孩子的俚语,道出了孩子对过年的渴望。几乎每一个人,在他还是孩子的年龄,没有不盼过年的。

    我小的时候就是这样。当要过年的时候,每临近一天,心中的喜悦就会增加一点。我会掰着手指计算着离过年还有几天。也会在每撕掉一页日历的时候,翻看还有几天就要过年。为了显眼,通

  • 上一页 第一页 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