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时节,我时常想起二姐的老玉米。
二姐出嫁那会儿,正赶上“要草不要苗”的怪年头。二姐结婚前的头几天,母亲给二姐请了大假,叫二姐悄没声声在家“捂白”【乡间旧俗:待嫁的闺女要再屋里捂几天,以求肉嫩肤白夫婿家喜欢】可待母亲下地后,二姐便偷偷带上我,钻进大田复收玉米。我人小不谙世事,缠着二姐问:“妈不
2014-02-11 13:0832年前,表姐嫁到了新疆的温泉。姨妈舍不得女儿远离,送了一程又一程。新疆路远,远得姨妈做梦也梦不到影儿。那时节山里日子清苦,眼瞅女儿无陪无送远嫁,姨妈好心疼。表姐临出嫁的头一天晚上,姨妈拉着表姐的手声嗓哽咽着说:“孩子啊,日子再苦,叫你就这么两手空空去嫁人,当妈的也实在不忍心!都怪当妈的没本事拖累了
2014-02-11 13:08一家三口人,妻子女儿和我,除了亲情,竟然还有相互制约的关系。我把这戏称为“家庭中的剪子包袱锤”。
比喻,没事全家逛市场,我想买桃子,妻子想买西瓜,女儿偏买冰淇淋,零钱从我手上转到妻子手上,最后又到了女儿手里。我只好好言相劝,告诉她冰淇淋吃多了不好的道理,这样,女儿才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少吃点冰淇
2014-02-09 16:02今年春节,我又喝了爷爷的“功夫茶”——暖茶。
爷爷今年八十岁,一辈子与茶结下不解之缘。说起爷爷的暖茶,还真有一些与众不同。故乡地处胶东腹地,山野里不乏野生的山竹子、野菊花、枸杞子等。日子清苦年代,爷爷买不起真正的茶叶,就到大山里采集那些能够用来沏茶的野生植物。经过蒸煮、晾晒,沏出一杯杯野生土茶。
2014-02-09 15:59七十年代末,家乡第一次有了平面图。
那是秋尾的一天,当“村官”的老叔找到我,乐呵呵地说:“村里要架设广播喇叭线,急需一张村庄平面图。掂量来掂量去,就数你肚里墨水多,你就辛苦一下,咋样?”我听了满心高兴,二话没说,一口应承下来。虽说是头一回画“地图”,还是觉得胸有成竹。画自己祖居的村庄,有股说不出
2014-02-09 15:57我的老家的大山里,有一种野豆,乡人叫它野绿豆。它的秸秆跟普通的绿豆差不多,只是叶子和果实都小。它们生长在大山的沟沟堰堰,夏天开出一簇簇的小黄花;秋天结出细细的角儿,摘了晒干,角儿爆裂出黑绿的豆豆儿,合上麦子磨成粉,做一碗清汤杂面条,闻起来就有一股很特别的香味儿。儿时山里的日子清苦,母亲常常带著我在秋
2014-02-08 10:46不开家长会的家长,都能说出一千个理由,而其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没把这当回事儿,比喻我就算一个。当年大女儿上学上到小学毕业我没去参加一个家长会,全是妻子一人承包了;小女儿入学的头一个学期末,因为妻子不在家,我破天荒开了回家长会,却闹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笑话。
那天我去的很早,早早寻下个座位坐了,规规
2014-02-08 10:45这条路跑了两年,熟了。汽车转过山脚,就是一片郁郁蓊蓊的杏林。又到了麦黄杏红时节,我盼着见到那位路边卖杏的大嫂。
路边插定四根竹竿,杆头撑起一块湖蓝色塑料布,下面摆一张矮木桌,桌上搁着茶具;桌子旁边平地又铺一块塑料布,上面堆了逗人的麦黄杏儿,这就是大嫂的杏摊儿。过往行人在凉棚地下小憩,吃杏喝茶拉呱
2014-02-08 10:44家乡有条母亲河,每年开春,忘不了到河边观赏冰块随波逐流的壮美,谛听冰凌相互撞击的脆响,并将此看做春天的第一轮的躁动。时光流转,年逾不惑,居然听冰之童心未泯,足见其铭于心藏于梦了。
觅得闲暇,又来老河。徜徉河滩,沐浴着乍暖还寒的微风,看一河光洁如镜的河面。准确的说,河面如镜是冰的功劳。暖晃晃一轮太
2014-02-07 14:11伴随着阵阵雪花飘飞,春节就要到了。
也不知为什么,爷爷还没动手扎年灯。爷爷是个扎灯老手。在我的记忆里。每年春节爷爷总是要亲手扎几盏大红灯笼,全家人把爷爷的灯笼叫做年灯。灯笼用彩色的纸扎成,爷爷独出心裁,彩灯一年一个样儿。爷爷喜欢在大红灯笼上面用毛笔写上几句吉祥话儿,花枝招展的年灯悬挂在门楼之上,
2014-02-07 14:11-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