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为人父为人母的人们,关心爱护子女已成自觉行为,日思夜想身体力行乐此不疲。正所谓:鸟飞难舍卵巢;兽疲不忘乳子,天性使然也。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将无限关爱无私奉献于后代于情于理无可非议。然而,让这种关爱超出了一定的限度,势必会走向反面。
近来有媒体披露一则消息:在校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而
2014-02-19 16:59做晚辈不易,为人父母也难。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耳提面命,婆心苦口;耿耿于心到头来却又常常恨铁不成钢;恨朽木不可雕。毛病都出在子女身上,做父母的能够平心静气从自身查找原因的似乎并不多见。
父母们真的就一贯正确吗?
凡为人父母者,无一例外都曾为人子女。回首当年接受教育时,父母的言行怕也不是天衣无
2014-02-19 16:58我曾撰一盈联,上联:好好好好好;下联:行行行行行。众观之,大惑。我友谦逊说不揣冒昧试解之曰:汝所好者高雅,自当持之以恒;所从事行业不错,且涉猎广泛,样样皆能。话是大了些,豪气却足。吾遂大喜,道:“知我者你也!”
说大话不是大病。王二麻子的剪刀,气功师的狗皮膏药,假烟假酒假农药见的多了去了!推销员
2014-02-19 16:58说到垂钓,自然与水有关。无论钓龟、钓蟹、钓鱼虾,均须有水,无水则无钓似乎早成定论。
那么,现实生活中真的就没有无水之钓吗?其实并不尽然。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此类钓法确实以各种公开或隐蔽的方式演练着。君不见街头巷尾里车船行进中那些颠扑克、斗纸牌、摸古币之类的小把戏的表演者,正用十分拙劣的手段厚
2014-02-19 09:17家庭生活中原本离不开礼貌礼节。除去家庭中的人来客往不谈,单就家庭内部成员之间而言都必须彬彬有礼,这是当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夫妻之间、父子父女之间以及兄弟姐妹之间都应该适当讲究些礼貌,注重些礼节。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往往因为“家礼”的点缀而显得熠熠生辉。
我们中国自古就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古往今
2014-02-19 09:17顾名思义,国宝者,国家之珍品也。名虽正,则区分不易。比如熊猫。本为一国之珍兽,忽一日发现其量少难觅,偏又憨态可掬令人喜爱,遂以为珍,物以稀为贵也。而当初它们子孙繁衍鼎盛之时,可曾珍之爱之?我们曾那么推崇人多力量大,说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仿佛人越多越好。然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
2014-02-19 09:17“三更有梦书当枕,千里怀人月在峰”原是古代读书人的一种感悟。如此这般的痴迷与空灵我实在消受不起,许是生性愚钝之故,凡读书必有所感,解惑即须有师;读书之余,倘若有读友一旁及时点拨一二,所获才觉丰厚。于是乎,庶几私下得一结论:读书不可无友,实为书外一得也!
世间朋友,种类繁多。酒友票友棋友书画友等等
2014-02-18 11:28读书之人,各有体验。撇开书籍优劣不谈,但就其“如何有所获”而言。也是各存感悟,莫衷一是。我读书凡三十载,实不敢妄言经验,倒是有品出来的“三忌”憋在心头,有时与文友切磋,常常不吐不快。一忌贪多。俗话说,“贪多嚼不烂”。中学时酷爱小说,两夜读一部中篇;一周读一部长篇。赶上数周假日,东挪西借,十几本长篇小
2014-02-18 11:28一个身体健康之人,一般不会想到死,尽管死的危险无时无刻无处不在。老话叫做“人生无常,天命难违”。人与人的脾气秉性是千差万别的,就性格而言,就有刚烈怯懦之分。即便极懦弱之人,也总有宁折不弯的时候。比如对待死。人之怕死,是指身心健康而言,若身心达到了生命承受力之极限,人就不怕死了。从这一点上说,人人都是
2014-02-18 11:27今年的莱阳梨花节,我在蚬河公园大门口,看到一位摆摊的姑娘。那是一位卖葫芦的姑娘,她卖的月牙葫芦很特别,是那种可以称作“彩雕”的葫芦。姑娘的挑子上全是葫芦,面前摆得整整齐齐也都是葫芦。每一个葫芦上面。都雕刻着各式各样的图画。黄亮的底色,斑斓的色彩,使得这些原本平常的葫芦新颖别致个个诱人。或花鸟虫鱼,或
2014-02-11 15:44-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