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寂寞时光里的蔷薇

    在一座杂草丛生的小山冈上,我的目光被一树蔷薇俘虏了。许多时候,来到一个地方其实是没有理由的,也不需要理由,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一种缘份。而更多的时候,与际遇中的物事一见倾心,却似乎本身就是誓约。就像今天,我与这一树蔷薇的邂逅。

    四月已经向深处款款走进,“人间四月芳菲尽”,争喧夺

  • 春日听鸟鸣

    廖风忠

    小时候,最先读的一首诗就是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记得当时老师教我们读的时候,声音轻轻往上扬起,脸上洋溢着欣喜,目光里泛着兴奋的神采。那时,觉得老师带给我们的就是整个春天的喜悦,是一种渗透到脊髓般的舒畅。从此,流转的鸟鸣声便深

  • 静赏花开花落,淡看云卷云舒

    廖风忠

    上天在赐予人类恩惠的同时,一定会把失意随手相送。我们常常习惯于乐享得意的时刻,而一旦需要面对失意,常常感慨系之,兴怀万端,生发出许多无奈。顺境和逆境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在人生的博弈里,你难保永远翻开的是顺境的那一面。所以,无论身处何种境况,或许都是生命的安

  • 一个秋雨连绵的薄暮时分,我独自驱车依旧来到小江镇的一个村部。因为天阴雨湿,我一下车便一头扎进了那一方山水里,竟没有看清村部名称。我撑一把伞,信步在田间小路之上。雨丝轻轻地吻着大地,发出嗞嗞的声响,四野烟笼雾罩,苍茫辽阔,一派迷离。眼前的景象不断地与唐诗宋词的影像重叠着。虽然季节已经入深秋,但江南的秋

  • 江南四月,正是油桐花开得最烂漫的时节。

    我的老家是一座山清水秀的山村。站在村口,放眼望去都是层峦叠嶂的山。一年四季,葱笼的树木把山涂成墨绿,墨绿的山色如一方厚厚的幕帘把村子重重地围着。小时候,我就生活在那重重的幕帘之中。

    山上多的是油桐树。为此,那里的山大多都带有“桐”字,如“桐籽脑”“桐籽

  • 下午上班,刚一走进办公室,便有电话响起,一看,是一个陌生号码,所在城市却是本地的。对于陌生电话,我向来是有戒心的。一惯的做法,便是不接,按下免打扰便把电话放在一边,不料在两分钟后,电话便再次响起,还是同一个号码。便只好冷冷地接听,那头便响着雷管炸响的声音,“老廖,还记得我吗?我是金××”至于

  • 小溪

    廖风忠

    江南丘陵地带的村庄大多都是这样的格局:坐北朝南的村子后面总是要靠上一座小山,以挡住冬天北来的寒风,村子的东西两面栽种上桑树梧桐之类,用以掩护来自东西两面的风沙,这样村子就坐拥在山和树的怀里,安然享受温暖的阳光。但这绝对不够理想,村子的边上定然免不了要有一道河流绕村而过。稳重静穆

  • 高三赋

    江西省信丰二中 廖风忠

    剑磨十年,其刃无厚,横空霍霍,谁与争锋?

    自童蒙开训,识体探器,承诸学,脱稚羽,启进学之旅。十年寒窗,风雨励之,万卷诗书,朝夕润之。不舍之功,终成丘壑之胸,拳拳之诚,乃有机锋之辩。

    且夫习百经,明六艺,通古今而贯西中,开天工而知物我,含章牒玉,学之利也

  • 古镇清韵

    廖风忠

    当我从苏州赶到浙江乌镇时,恰好与一场烟雨不期而遇。不知是因为水乡本来与雨结缘常久,古镇烟雨早已糅合天成、不可分割,还是那一场雨早已精心准备,只为专程拜谒的我们盛妆而来。总之,我是踏着淅沥的夏雨走进了这一方意境里。

    此时,千年古镇,融在烟雨里,淡褪了色彩,廓深了空间,幽远

  • 一座山的姿态

    廖风忠

    对于身处“八山一水半分田”的信丰人来说,山,是最为熟悉不过的了。开门见山,触目皆是,但是,我之所以从来没有对山有过更深的认识,恐怕也正是“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审美疲劳吧。

    山是含蓄的哲学。只有投入山的怀抱,感知山的经络,谛听山的脉动,才能接通山的灵魂,触摸到山的温度。

  • 上一页 1234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