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请文中提到的青蛙、小鸟、鱼虾等生灵原谅我儿时的无知和残忍。

    家乡不但没有河流,其实连小溪也没有,不过要感谢毛主席在五六十年代号召人们修下的三口小池塘 ,因为三伏天烈日下的童年有很多时光在里面度过 。一到中午 ,院子里的小伙伴便三五成群地到里面进行"狗刨烧 "、"

  • 满江红·建党百周年抒怀

    上海南湖,雄鸡唱,神州响彻。

    千古黑,百年伤痛,厉尘如屑。

    三座大山枷与锁,八年抗战霜和雪。

    镰锤共,二万五千途,轰轰烈!

    御外侮,精气铁,

    重经济,人民悅

    两弹腾空起,白魔喑灭。

    不忘初心承使命,常思大道在廉洁。

    中国梦,磅礴续华章,骊珠

  • 雨润青黄,霁光突显,斜风疾燕喃声软。

    人间四月极芬芳, 周遭万物皆舒展。

    蝶舞腾烟,先人书篆,红尘俗务窥根浅。

    细桐新柳草蒿随,秀山柔水流云卷。

  • 首先申明,本人不是专业人士,以下解释乃是个人见解,若抛砖引玉,便达到写作的目的。

    图片

    各位看官,这上面的字认识几个呢?

    一、首先解读横联

    1)“青氣”組合

    这实际是中国人对“会意”造字的固有情愫。“青”者,蓝也。“氣”,白雲也。蓝色而有白者,故为“天”也。下面可以作为例证。{p

  • 有这样一幅漫画:乘电梯或待乘者众,而其傍步梯仅一人。这仿佛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缩影:城市的急剧扩张,变得如此拥挤和不堪,而乡村人烟寥寥;在滚滚红尘,熙熙攘攘的人群逐利者众,而关注自己内心世界的越来越少;更多在于关注眼耳鼻舌身的色声香味触,而急视我们意识的本初和生存意义的哲学追问和思考。

    城市急剧扩张

  • 最近流行的各种小说,总给人一种平板的记忆,多以一种曲折的情节去吸引读者,或以很酷的打斗场面里面去震撼读者。 为什么作者会这样做呢?因这样做让读者没有思考的时间,形同傀儡。但这情节、场面在不断的重复,最终会让人索然无味。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那些,让人反复咀嚼而余味无穷的东西。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自己的

  • 夕阳下,我跟着夜归的倦鸟,走出钢筋中的鸽笼,迈过车水马龙的水泥”河‘面,行到一段茅草遮蔽的石板路上。当我能听到虫子的鸣叫和落叶脱离树梢的刹那碎裂声,我便知道我的身至少远离了红尘的喧嚣!但我的思绪还是凡尘种种,让心有那么一点烦扰乃至纠结,如薄雾笼罩着我,吹不散,荡不尽,挥不去!不经意间,发现我与古道成

  • 写下这个题目 ,首先让人想起清代袁枚的《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因为,牛背、牧童、短笛、夕阳、青草,……,等等,似乎早已经成为诗人或者画家表现童趣的最好素材 。今值牛年,却让我想起一个成语 一一牛衣岁月 ,儿时那一段有牛相伴的日子。

    从我记事起,那时的任务 ,便

  • 老家虽是农村,但一样用上了天燃气,炊烟肯定是难得一见的了。可昨下午临近黄昏时回老家,上空又飘起缕缕炊烟。怀揣好奇,走近老家那熟悉而又陌生的老屋,见我叔婆正向灶里塞茅草,呼呼的火苗让老屋更加昏暗。一股股柴火的烟尘混杂炖鸡的味道,原始而浓郁。

    “九九,回家来看你爸妈啦!晓得好了没有哟!来尝一口!”叔

  • 忽眺西山似幕帘,朝阳冉冉达山巅。

    一曲笙箫将上演,谁敢?夏蝉未绝雁声连。

    昨日短衫今两件,慨叹!清凉终至不消扇。

    天道循环非诘辩,酬善,鱼龙禅化水云间。

  •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