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烦躁闷热的下午,手机偏偏在我最困倦的时候响起,电话那头是一个老男人沉闷的声音,虽然开口就叫我的名字,却对接电话的人究竟是不是我本人百般狐疑。我一时听不出这是谁的声音,一连串地问了过去。就在对方快要生气挂断的时候,我猛然间听出了一丝端倪,连忙问道“是不是老吴盾?”我想对方定是在一边骂人一边想要掐电
2014-01-20 08:06俗话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我未能躲过的一场灾祸来临得是那样突然,那样地毫无思想准备,又是那样地顺理成章,以至于我在度过性命悠关的紧要关头时竟无一点恐怖和畏惧,被动地听凭着命运的安排,仿若在看一出别人的故事。这是一场发生在我本命年的意外车祸,三十六岁是短暂生命的一个旅程,而对于我,一切的一切就
2014-01-15 08:34鹦哥嘴在小寨靠近龙头山交界的地方,这里有一个人户不多的自然村。由于山型奇特,整个山梁像一只鹦鹉的鸟喙伸出在小寨河谷中,因此有了这个恰如其分的地名。鹦鹉在当地百姓中俗称鹦哥,而且这个“哥”字方言里还有意念作“高”,为的是将另一种会说话的八哥鸟与人类的八哥区分开来一般,久来这个“鹦高嘴”村便在整条水系越
2014-01-13 08:07在云贵高原的崇山峻岭间,有过一种美丽绝伦的精灵,它的名字叫岩羊。它体态娇小,却灵活矫健,顽强地生活在悬崖峭壁中,以独有的方式守护一片不为人所图谋的领地,是真正挑战生存极限的物种。
我从未见过活着的岩羊,但却见过不少用岩羊角制成的精美工艺品。有拐杖上握手的把,有挂在胸前或腰间的饰品,还有竹藤编织器
2014-01-09 08:11刚刚读完知名女作家叶浅韵的一篇散文《桥与爱情》,我就迫不及待地想写点东西。并非我对桥也如作者那样情有独钟,而是缘自我对岸始终保持着的那份沉重期待。多年以来我甚至忽视了桥的存在,忘记有一种捷径可以轻易弥合创痛,架起双向间最直接的沟通,这是我思维方式上存在的缺憾。当然也有些客观上的因素,辟如当地人往往把
2014-01-07 08:09因为驻村开展工作,使我能有机会静下心来,切实梳理对这个高寒冷凉山村的认识,并且在对每个自然村的走访中逐渐揭去神秘面纱,对它的印象进一步清晰起来。
我对转山包村体会最深的一次是在春末,这时坝区的梨花已经开妍,江边河谷随处可以看到比火柴头大得多的绿樱桃,早就过了“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节令,而在转山包不
2014-01-02 08:23初到转山包小住,我便产生了一个奇怪的念头,打算从这个山顶上的行政村走路到山脚下的新街乡。当我向耿支书询问路径时,他的脸上立马透出了不悦的神情,甚至问我是不是质疑他连找车送我一程的能力都没有。我连忙解释说,一个爱好摄影的人怕的不是走路,更担心的是沿途缺少风景云云,几经说道,这才打消了支书的疑虑。他告诉
2013-12-30 13:06我自己对于转山包产业结构的忧思是很有底气的,那是因为在我此次上山之前,挂钩转山包工作的副乡长陈兴虎就曾系统地向我介绍过关于万亩亚麻基地的规划和构想。这项工作已在年前悄然展开,但是它的既得利益牵涉到整个贫困村近500个家庭两千多人口,如果不慎便会影响到绝大多数人的基本生计,做起每家每户的集中租地工作绝
2013-12-26 07:53驻村新农村工作队指导员派往村公所后,我和另一位同事在转山包村安顿了下来,开始做一些前期的村情调查工作。耿支书一家以最大的善意包容着我们这两个不速之客,关心照顾可谓无微不至。第二天一大早,我赶到山岭边缘拍摄云海日出,在凛冽的寒风中手忙脚乱狂拍了一阵,随我赶来的同事禁不住寒冷,不断催促我回转村里。我不甚
2013-12-24 08:02一次单位组织的采风活动,来到高寒冷凉的转山包村,面对呈现眼前的洁净天空、空阔的原野和纯朴民风,我突然产生了一个奇妙的想法,能不能来这里小住。我的念头立即得到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村支书也当即表态诚恳欢迎,于是促成了我来这里驻村担当新农村指导员的事实。人在有些时候往往会一语成箴,但事后我通过教材和讲义了
2013-12-18 07:48-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