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流火,七月霞蔚,七月的颜色,满目一个:绿!

    绿色,在乡村的四季里,是一个诱人的画屏;在田垄浪漫的诗行里,是一个加重的韵角;在夏秋交响乐中,是特殊的装饰音符。走向大地,你的心马上被田野里流淌的琼浆玉液灌得酩酊大醉。

    “我的家在东北的松花江上,那里有玉米,大豆和高粱…..”在这个季节里,东北

  • 篱笆墙上,攀藤缠绕的牵牛花开了,一朵朵五颜六色吹起小喇叭。架条上如少女有些羞涩垂下的淡紫、莹绿、浅黄的豆角,散发着豇豆的花香,开着满篱的韵致。墙周围鹤立鸡群的向日葵,浅黄色的花盘,滚动着晶莹剔透露珠,闪着盈光,蝶儿飞去,蜂儿舞来……

    农家院里的小菜园里洒满了阳光,一片闲逸,一片温馨,一片浪漫。{

  • 过去,在农村住家的炕上,都有两个小笸箩,一个是装旱烟的烟笸箩,另一个是装针头线脑的针线笸箩。

    烟笸箩和针线笸箩是东北人一种通俗的叫法,它跟农村盛粮食的大笸箩一样,在农村里常见常用,只不过盛粮食的笸箩个大,烟笸箩和针线笸箩个小,它们基本都是用细柳条作原料,用麻绳编织而成的,烟笸箩和针线笸箩后来发展

  • 这是一座神奇的城市,冰城夏都,欧陆风情。

    这是一个特殊的人群,时尚美丽,万种豪情。

    是一个仅仅有百年历史的城市,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灿烂的文化发展史相比,显得虽然很年少。但是,它是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不仅荟萃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是中外文化融合的名城。它少了些许的历史故事,多了几

  • 这是很特别的山,没有草木覆盖,却孕育出绿色葱笼,硕满大地。

    这是很难闻的味,熏洒前街后院,在老百姓的嗅觉,是五谷飘香。

    这样的山,就是农村里早些年家家户户门前的大粪堆。这种味道,就是一个个粪堆里喘出来的气息。每一家的粪堆,就像愚公门前的“王屋”和“太行”。这山是愚公们堆出来的,又是愚公们移走

  • 今年的夏天,天和地异常亲热。人,好像就夹在它们热吻的唇齿之间,濡热得透不气来。

    星期天,应朋友之请,去乡下钓鱼。终于从雨后春笋般的高楼大厦缝隙间挤了出来,逃出了铺天盖地,层层包围,欲将你强暴“必须看看我”的广告围裹,来到了一望无际绿色乡野,将被那长时间割裂的天空慢慢地编织在一起。泥草漫香,风儿清

  • 在农村,家家户户的房子都是由院墙围起来的。

    盖了房子,没有院墙,那不是正景过日子人家。房子周围有了墙,才有了院子。有了院子,搁啥东西就有挨有靠的,看着顺眼,住着就安生。没有院墙,那叫敞门道子,外人会笑话,撇嘴说三道四的。所以,房子盖上以后,或者,因为雨大风大,泡倒刮倒了原来的院墙,家庭再困难,也

  • 七月流火,大地发汗,青一块,紫一块,一块云彩一阵雨。黑土地上的植物很满足,给点阳光就灿烂,有点雨水就疯长。走进青纱帐,玉米拔节,大豆蹿高的响动在风中窃窃,青篙泛波,茅草逐浪的幽香在雾中绵绵。

    进城多年,环境发生变化,仍然没有变的是喜欢大地里那大片高粱地,玉米地,还有那长在荒地格上和壕沟边旁,青青

  • 从去年开始,在闲暇之余,手痒痒了,捡起来扔很多年的老本行,写了一些散文,诗歌,随笔等发在空间里。有朋友看见了,向我推荐一些文学网站,也把一些文章发上去了。还好,推荐之多,点击量也不错。时间久了,静心想想,感觉收获甚微,有些想法,还是说出来为快。

    互联网为业余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展示作品的平台,这是老

  • 一道风景线,镶嵌在乡村的房前屋后,没有花红柳绿,却很温馨,令很多人陶醉。

    一种文化现象,伴随过无数个朝代,任云卷云舒,看花开花落,如今还在延续。

    在东北的农村里,每年到了挂锄农闲时节,或者冬天“猫冬”的日子里,农民们就闲了下来。偏僻一隅,没有百货商场可逛,没有娱乐场所可玩,特别是中老年人,他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