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溪畔海棠香

    刘水腾

    莲花县三板桥乡地处山峦,众脉东走。其一支起伏蜿蜒东南,约五里许,结为陵状,隐然如船。厥土青黎,厥草畅茂。西安溪贯其向东,数转而行。东阡南陌参错,远村近疃接连。鸡犬相应,牛羊被野。明初内阁首辅解缙《留别南州》诗句“棠市南头初识君,春风烟树乱晴云”指的就是这块乐土。古时候

  • 桥头古镇

    刘水腾

    时当正午,天风骤下,云如水中盘涡,旋涌雄关谷底。四旁穿互,积絮成庐。千门万户,窈窕虚空。青砖残垣,卷席渐隐。一时风过云歇,碧空如洗。太阳探头,灿烂夺目。树木山岚毕露跟肘,紫气绿色排闼送青。遥见东方一缕炊烟稍出林杪,山野地境得到真正诠释,桥头古镇露出素朴真容。倏忽千余载,青山

  • 沧海桑田古祠堂

    刘水腾

    在赣西的三板桥农村,矗立着五十余座古老祠堂。墙上长着许多小草和斑驳青苔,显得古朴厚重而又雄伟壮观。千百年来,作为乡村保存最多的古建筑群,犹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村舍之间,留给后人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无限的追思遐想,带领你穿越千年,去感受时光深处的沧桑巨变。

    祠堂

  • 古桥静卧西安溪

    刘水腾

    罗霄山北来千里,散支脉吴楚雄关。西安溪自边境迤逦中衍,由西向东滔滔流淌,润及邻封。陂岸山麓起伏,林木蓊郁,相映成带。刻镂之中,远村如点,炊烟欲上。三板桥僻在山隅,乃水陆兼会,楚吴交衢。人们因水一苇阻隔,徒杠兴梁,畅所通行。历代之设,西安溪上均有飞虹横跨,鳞次栉比,可谓

  • 盛世新姿如在堂

    ——-重建田南刘氏总祠记

    刘水腾

    旧闻礼有七庙、五庙、三庙、一庙之制,乃为天子、诸侯、大夫、士而制,非为庶人设。庶人,则祭于寝而已。自程子创立祠堂之举,又有始祖、先祖之祭秩。而后,人人得缘以尽情,追远而报本,使之渐成族人相聚、血脉相承、功德相继之所,涵盖深远,善莫大焉。{

  • 墨妙飘香情谊浓

    刘水腾

    莲花县三板桥乡有条古韵悠悠的石子路,沿西安溪绵延十余里,为东西一线之咽,赣湘门户之连。历代骚人墨客,商贾往还,多集于此。明初内阁首辅解缙道出此间,苟有宿留。几乎每个生长于斯的三板桥人士,都能对解缙与乡贤刘南周不解之缘的故事说上几句。“棠市南头初识君,春风烟树乱晴云”的

  • 古墓瑰宝汉画砖

    刘水腾

    罗霄山下溪水流,吴楚雄关多古丘。莲花县三板桥乡汉墓丰富,分布很广。近日,有村民在田南村花花山取土,无意间又挖出一座古墓。闻讯惊喜交加,迅疾赶回莲花,探寻古墓现场,目睹砖面图案,可算大饱眼福。汉画砖者,更数千年,画者鲜克留心,观者当烦拭眦。机会难逢宝,怀古心悠哉。

  • 岳飞赣西讨曹成

    刘水腾

    莲花县三板桥乡东面有座石鼓山,山腰屹立一块巨石,上书一个红色繁体“鳳”字,苍劲夺目,熠熠生辉。相传为南宋年间,岳飞路经此地,在青石上飞书所得。至今石刻昭然,字体张扬,如龙翔凤舞,呼之欲出。三板桥人祖祖辈辈,即使妇女儿童,无不知晓一代名将岳飞曾率军过境,飞字留芳。千百年

  • 钟灵毓秀白云洞

    刘水腾

    阳光和煦,天空澄净。目送山峦涧溪,渐渐逝去远方。顺东纵深眺望,峰景触目可见。在禾水之西,湘壤之东,青山绿水掩映之下,是晶莹秀丽的莲花县三板桥乡。钟灵毓秀的白云洞,隐匿于该乡清水村后山丛林之中,在西安溪水的映照下,如画中仙境,美不胜收。“谁曾灵府窥真策,道是神清隐上仙。

  • 故乡拾到明城砖

    刘水腾

    今年冬中,故乡晨风飒然,纤雨断续。探亲之暇,外缘应酬,避雨道旁农舍。无意瞥见两块古砖,形色非常,喜出望外。征得主人许可,将古砖掏出,溪水清洗,剔泥细视,见其砖形方正,胎体古旧,铭文清晰。经查询资料,其铭文竟与古籍《明•南京城墙砖图文释》极为吻合,为明代建造南京城墙遗砖

  • 上一页 12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