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译文:“一群雉鸟看到一行马车急速而来,腾空而起飞翔在天,然后又纷纷回落到树上。联想到自己周游列国的不顺,孔子禁不住大发感慨:‘山梁上的母野鸡啊,真是应时而飞啊!’听到老师的感慨,子路深有同感,便对着雉鸟拱手行了行礼。这群雉鸟点

  • 7.17

    子曰:“加我数年,(加:增加。)五十以学《易》,(指《易经》。)可以无大过矣。”

    注:后世视《易》为“经”,盖孔子之功也。《战国策》里,国家间的战争、连横合纵之事,没有看到问政于《易》的记载。读汉武帝之“轮台罪己诏”,忽然发现“亮点”:《易》之不效!

    就国学而言,汉武帝身边研究

  • 17.7

    佛肸(bì•xī)召,子欲往。(佛肸,春秋末年晋卿赵鞅的家臣,为中牟的县宰,但投靠范氏﹑中行氏。)

    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亲于其身为:亲自作为。)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依托中牟而反叛。)子之往也,如之何?”

    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

  • 两千五百多年了,老子“自然”这件“青铜大鼎”,被有意无意地抹上了一层又一层的文饰的“泥土”,于是“自然”这件青铜大鼎的青铜基质再也看不到了。这块得意的“抹布”,无意中拭去了灰尘,啊!难怪老子言:吾言甚易知!“自然”,就是呼吸。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

  • 前言: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大自然么?若是,天地置于何地?显然,老子的“自然”,非现代意义的囊括天地万物的客观自然。按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排列顺序,应该是“自然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才符合逻辑,然而老子为何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楷式。能知楷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乃至于大順。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译文:古之善于把握大道之人,不是用道把民众都教育得如同日月般

  •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故善者果而已矣。不敢以取强焉。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是谓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译文:依据道来辅佐君主之人,不会动辄对外用

  • 读汉武帝《轮台罪己诏》,忽然发现“亮点”:《易》之不效!就国学而言,汉武帝身边研究《易经》之人一定是满腹经纶的,肯定不是“三脚猫”的功夫。故,《轮台罪己诏》里《易》之卦爻不效,咎不在人而在《易》。所谓《易》为诸经之首,看来只是孔子对其“情有独钟”所致。

    能不能打?《易》之;将帅者谁?《易》之;胜

  • 2016年11月8日晚,印度突然宣布废除大额纸币。

    2016年6月26日,印度军人越界进入我洞朗地区直至现在。

    2017年6月27日,莫迪“朝拜”特朗普。

    近日,美国《国家利益》杂志日前发表文章称,如果印度和中国发生冲突的话,最终的胜者可能会是印度。因为印度对印度洋有着更强的控制能力——

  • 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十不食”,孔子论玉有“十一德”也就顺理成章了。孔子喜爱美好食物、美丽事物是毫不隐晦的。只是“玉”毕竟是“器”,于是,孔子的“君子不器”与孔子的“君子如玉”,自我掌脸了。

    《礼记·聘义》里记载:子贡问于孔子曰:敢问君子贵玉而贱玟者何也(玟mín,石之美者)?为玉之寡而玟

  • 上一页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