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没有下工,地里就传遍了,晚上五一大队三队放电影。村里的年青人兴奋异常,趁着兵油子队长去仓库了,停下手中的活计,男找女,女找男,相约吃晚饭后一道去看电影。回乡青年吴老幺问我们去不去,我说,挑了一天粪,太累了不想去。我的话刚说完,同伴饼子就大声抗议,去,晚上黑灯瞎火,呆在知青点干什么?

    吴老幺知道

  • 在帝王墓中,最寒酸的恐怕是邵武帝君臣墓。虽然地处风景秀丽的越秀山南秀湖畔,与抗清名将王兴妻妾合葬墓比邻,却无封土,也无仪仗。只有一块朴实简陋的墓碑,上刻明绍武君臣冢几字,存在于四季青郁的阔叶灌木丛下。这还是当今重视文物,几经搬迁为他们寻到的最后安息之地。最初的墓地在广州城北流花桥边,为乾隆年间广州士

  • 这是大航海时代的前夜,中国宝船率先破浪出发了。

    在人们的印象里,郑和下西洋以苏州刘家河为基地,从福建泉州港出海。在人类这一空前规模的航海活动中,广州因为偏离京师太远而缺位。实际上,广州没有缺位,是史书缺位了。中国是一个大陆国,目光盯住的是陆地上发生的事件,航海只是玩票,值不得详细记录。比如同为出

  • 七十年代都穷,我们一发同学想方设法搞勤工俭学,哪怕一天只赚一两元钱,对家庭也是不无小补。一般情况下,寒暑假时间集中,比较容易找小工做。平常上学也就是一个星期天休息,很难找事。开学后有一天,一个小个子同学告诉我,供销社在十几里外的太平口办了一个石灰厂,差人搬石头,去不去?

    我说,怎么不去,不就是卖

  • 一个人和一个地方的缘分,冥冥之中自有定数。700多年前,黄道婆沦落到了崖州,在水南村住了30多年,然后返回松江府乌泥泾镇,传授黎族织造技术,改良设备工艺,织出名扬天下的乌泾被。死后不仅享受家乡的香火,在海南也被神化,成为南天的一颗亮星。不能不说,是崖州成全了这个孤苦无依的女人。

    阴盛阳衰莫过于海

  • 怎么写散文?很多人问我,我答不上来。几年前提笔写文时,没有谁,也没有什么理论指导我动笔。懵懵懂懂地,心里怎么想手里就怎么写,或者说键盘就怎么敲。胡乱写了几百篇,幸而发到网上比较受人欢迎。柳梦含烟是我的老朋友,再三请我来上这一课,盛情难却,我只能七扯八拉说几句自己的心得,与大家共享,也希望得到大家的批

  • 很早就想看看武昌红楼,在民国还是臭狗屎的时候,我就对孵化它的这个产房有了兴趣。历史唯物主义一再教导我们,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可我打开书本,发现上面尽是英雄,当世英雄和末路英雄。人民在这个舞台上,连配角也谈不上,只能算群众演员。扳指算来,只有武昌起义与人民沾了边,发动者是一群籍籍无名

  • 我拿着优惠券,按图索骥找到这家藏在小街里的酒店。这家酒店已经宾客爆满,没有多余的房间供我们下榻。服务台工作人员告诉我,旅客大多是冲着优惠而来,平时可没有这么多人,等几天优惠高潮过去,客房要空一大半。我看了宽敞亮堂的大厅一眼,心想这种高档宾馆全以各类会议养活,没有公款消费,生存都很困难。怪不得江城的优

  • 南海是聚宝盆,除了盛产鱼类、油气,还盛产故事。这篇文章只讲四个故事,三个很遥远,发生在明清两代,另外一个时间很近。故事的背景恰巧围住南海四方,浸透海水,散发着浓浓的海腥味。有人爱闻有人讨厌,不得强求一律。故事么,不能顶真,非要追根溯源,那就成了冷冰冰的历史。

    第一个故事:南海南边俗称南洋,近代之

  • 在羊年开始的几天里,中国还沉浸在欢天喜地的节日气氛里,春晚节目是好是差的争论还未平息,互联网上发出了一则新闻,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台第一次观察到引力波。这是距爱因斯坦1916年基于广义相对论作出引力波的预言以来,许多国家著名的科学家竭尽全力努力寻找了整整一百年,才把猜测变成真实的存在。它的发现象征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