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老师母亲

    豫歌

    俗话讲:“六十六,闺女给娘送块肉。”记得祖母66岁生日那年,我们企盼着姑姑能在给祖母过生日时,买上二斤肉,让长年不食肉滋味的我们打打牙祭、解解馋,过一下肉瘾。如今祖母已离开我们十几年了,我的母亲也早已过了“六十六”的年龄,年逾古稀。母亲的头发白了,她把满头的黑发给了我们;

  • 父老乡亲

    豫歌

    日月轮回,光阴如水。

    时光在变迁,有的村庄被城市包围了,便成了都市里的乡村,还有些乡村变化很快,被称为乡村里的都市。我的老家虽然也在变,却没有半点都市的味道,碾子还是那个碾子,池塘还是那口池塘。离家久了,越发感到有一种东西不但不会改变,反而历久弥新,那就是内心深处对故土的

  • 母爱像条河

    豫歌

    能够真正感悟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甚至脆弱,是近几年的事情。以往无论是电影、电视还是书中的“母亲形像”也曾多次感动过我,但是,从没有将这种母爱与自己的母亲联系过,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感觉到母爱的无微不至,无处不在。在看得见的地方,她的眼睛和你在一起;在看不见的地方,她的心和你

  • 父爱深深深几许

    豫歌

    父母都是年近80 的人了,母亲依然精神饱满,父亲因为当过兵的缘故,腰板挺直一如当年。如传统中国家庭一样,母亲操持家务,父亲料理外务。说是外务,不外乎到集市上买小米之类的吃食。

    春节的时候,兄弟几个都回家过年,父亲看人齐了,说要宣布一个好消息。由于耳朵不好使,便请母亲

  • 心祭

    豫歌

    岳母离开我们的第三天,在乡下叫“第三”。亲戚邻居都要来吊孝,我这个三女婿更不能晚去。

    岳母患病后在医院只住了一天多就去世了,当我带着女儿大礼拜天赶去医院时,看到岳母原来住的14号病床

  • 有一种爱永远不能放弃

    豫歌

    父母年岁大了,站在那里就像一小截地基倾陷的土墙。

    父母身体一直不是太好,加上两个弟弟都在外地工作,父母的健康便成了我最大的牵挂。可时间一长,父母一些幼稚的想法和传统的观念,让我无法和他们沟通。有时自己费了很大的劲儿,一心为他们好,可父母似乎并不领情,每当这时,

  • 是我们累弯了父亲的脊梁

    豫歌

    这次见到父亲,心里猛然“咯噔”了一下。

    父亲就像一台长年运转的机器,动力越来越显得不足,似乎有一种要停下来的感觉。父亲原来听力就不好,现在到了几乎听不见的地步。看到我们和母亲说话,他坐在旁边一言不发,眼睛一直看着,猜测着谈话的内容。怕冷落了父亲,我也会找一些

  • 父亲那一巴掌

    豫歌

    我至今不吃烧玉米,即便它的香气再诱人,也难勾起我的食欲。

    那是上小学的一年秋天,每天上学、放学我们都要路经一片玉米地,在那个吃饭得不到温饱的年代,亲眼目睹玉米从棵棵幼苗长成一穗穗颗粒饱满、散发诱人清香的成长过程,每当看到玉米头戴红缨,身披粒粒黄金,闻着那醉人的清香,真

  • 天堂里的祖母

    我也不知道祖母是多大年纪进入我们家的,应该是很年轻吧?然而,一踏入这个家,责任与苦难便仿佛全给了她。

    我们家曾经是一个大家庭,几十口人,干活有丫环,做饭有厨师,种地有短工。由于家

  • 回家

    月是故乡明,河南是他们的故乡,是全家人日日夜夜魂牵梦绕的地方。

    为了躲避土匪的骚扰,一家人背井离乡逃到了山西来避难,定居一个小镇上,父亲开荒耕种,母亲纺棉织布,兄弟两个一奶同胞,哥哥十三岁,经常带着六岁的弟弟,一起到集市看

  • 上一页 1234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