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病了

    豫歌

    再过几天,就要过年了。突然,母亲托人从乡下老家打来电话,说父亲身体有病,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母亲让我赶快回家看看。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的身体一直很好,年轻时入伍当空军,因为文化不高,转到空军高炮部队,驻守在福建海防前哨,猛烈的海风雕刻出父亲脸上坚毅的线条,翻滚的海浪锻造

  • 给父母添件衣裳

    豫 歌

    好像一朵雪花融化的时间,好像一片树叶飘落的时间,好像一朵蒲公英飞散的时间,年轻英俊的父亲以及美丽可爱的母亲已步入了老年。在他们的脸上刻上了岁月的痕迹和人生的苍桑。小时候家庭条件一般,每到过年的时候才能穿上一身新衣裳。记得上高中的时候,母亲打开了一个封存多年的箱子,拿出

  • 娘亲

    豫歌

    一个人生下来,睁开眼睛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自己的母亲,吃到的第一口奶便是母亲甘甜的乳汁。儿女的第一声啼哭对于母亲胜似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儿女喊出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当我们刚刚能够离开母亲的怀抱满地乱跑、咿呀学语时,假如有人问,你长大了亲谁?儿女一定会回答,亲妈妈……

    时光如

  • 母亲的谎言

    豫歌

    都说母爱是伟大的,博大的母爱无一不是来自对儿女付出的点点滴滴。小时候,家境不好,一天三顿饭,母亲总是最后一个端起碗,却又第一个放下。从来都是说:我不饿,你们吃吧!回想起来,母亲就用这些美丽的谎言来哄我们,让我们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幸福地度过了人生最美丽的岁月。记忆中,母亲不曾穿

  • 向母亲说声对不起

    豫歌

    俗话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70多岁的母亲已进入人生的风烛残年,母亲的确老了,腰板没有原来硬了,声音也没有以前洪亮了,走起路来更没有以前有力了。可是对别人的热情和关爱却一如当年,丝毫未减。母亲做了一辈子乡村教师,我既是她的儿子又是她的学生,从小到大,一直在慈母与严师的

  • 海防前哨

    曾留下父亲巡逻的足迹

    豫歌

    俗话说:老还小。年近八旬的父亲越来越像个孩子,开始有点任性,越来越“不懂事儿”了,就像我们儿时离不开父母一样,父亲对儿女的依恋越来越多,几天不见面就会找个借口让你回去。回到老家其实也没什么事儿,无非是说说话、聊聊天,给父亲汇报汇报工作,他也会不厌其烦

  • 慈母

    豫歌

    母亲就像寒冬里的一棵枯树,终于又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冬天……

    母亲已过古稀之年,在乡下当了一辈子小学教师,头发早已被粉笔沫儿染上了一层霜花,如今就连走路脚也抬不高了,不停地发出“嚓—嚓—”的鞋底和地磨擦的声音。时间就是这样,以它不容置疑的强大力量滚滚向前,季节不过为乔木打下年轮的

  • 雨里青山梦里人

    豫歌

    父亲出生在贫寒的家庭,母亲出生在大户人家。宛如说书人口中的贫寒书生,大家小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父亲年轻时候可以说是在苦难中长大的,后来参了军,驻过上海,最后到了福建海防前沿。母亲则是从师范学校出来,当了一辈子的人民教师,不能说桃李芬芳,也可谓春风化雨,德高望重

  • 向父亲敬个军礼

    豫歌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是个本本分分、地地道道的农民,和军人的那种威严气质如何也联系不到一块儿。儿时的每年盛夏,村上都会派人给家里送来两个西瓜,直到后来才明白,那是“八一”建军节,村上给曾经当过兵的父亲送来的一份礼物。

    父亲老了,看电视几乎要把脸贴到屏幕跟前,即便是这样,

  • 今天是我的生日

    豫歌

    历史上的今天,母亲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那一刻,对母亲来说,既是痛苦疲惫的一刻,也是激动惊喜的一刻。

    用母亲的话说,自从嫁到我们家,一直没有“开怀”。那个年代,人们尚存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偏见。祖父是旧社会过来的封建意识极浓的小知识分子,满口“仁、义、礼、智、信

  • 上一页 12345 下一页